湿云初敛见横山,百道鸣泉落远滩。
诗在眼中无客共,兴随飞瀑远长干。
【注释】
湿云:云雾弥漫。横山:横卧的群山。百道鸣泉:指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声如百道雷鸣。远滩:远处的江滩。诗在眼中无客共:意谓诗人眼中看到的景物,没有客人共同欣赏。兴随飞瀑远长干:意为兴致随着飞流直下的瀑布,远远地流到了长干县。
【赏析】
此诗作于天启三年(1623),是作者为文衡山而写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二首。文天祥被俘后,曾赋诗以抒其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便是他在狱中对文衡山说的。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看到眼前景象的感受,后两句则是他向文衡山表达自己志节的表白。
“湿云初敛见横山”,这一句是全篇的总提。起笔便写景,却并不从远望写起,而是从近观落笔。“湿云初敛”四字,写出了天气变化的情景,云气已经收拢,露出群山的轮廓了。“湿云”二字,说明此时天空还下着雨。“初敛”二字,点明雨已将止。“湿云”与“初敛”相映成趣,渲染出一幅雨后初晴、云散日出的景色;同时,也为下文写山和水作了铺垫。“横山”二字,说明群山横亘在面前,使人感到一种壮阔的境界;同时也为下文写水势之大作了铺垫。
“百道鸣泉落远滩”,这句写山,也是写水。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移向远处的江滩,只见百道飞泉,奔流而下,汇入远方的江中。这里,诗人用“百道”来形容飞瀑之多,形象地描绘出江水的奔腾汹涌之势。“鸣泉”二字,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给人以清幽之感。“落远滩”三字,既写出了水势之猛,又表明飞瀑是从高高的山上倾泻而下的,从而突出了水流的雄浑壮观。
“诗在眼中无客共”,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写眼前的景物时,并没有想到有客人在场,可以与他共同欣赏这美景。这一句,表现了诗人的孤高傲岸之情。
“兴随飞瀑远长干”,这是诗人最后抒发感情的两句。这几句,既是诗人对文衡山的表白,也是他的自白。“兴”者,即情趣也。“飞瀑”即瀑布,“长干”即长干县,这里泛指长江。“随”者,顺也。“兴随飞瀑远长干”这一句,意思是诗人的兴致随着飞流直下的瀑布,远远地流到长干县去了。
这首诗写得非常简明扼要,但意境十分开阔,气象十分雄伟,充分显示了王夫之诗歌的艺术魅力和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