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能醉即香山,蔗境谁人识最闲。
冉冉慈云生海屋,霏霏紫气隐禅关。
千年好事同声应,九老真风一笑还。
寄语元丰诸将相,有人图入会昌间。
【注释】
岘山社燕:岘山上有燕子聚会的场所。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市南。
香山:指唐玄宗所居的华清宫。
蔗境:指中和县(今属山西)以甘蔗为土产。
冉冉:慢慢。慈云:佛家的语,形容佛法无边,如慈母之爱。海屋:道家语,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霏霏:纷纷细雨。紫气:紫色云气,传说中神仙所吐之气。禅关:佛家语,谓入定之处。
好事同声应:好话都应验。元丰,宋哲宗年号(1086—1093年)。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年)。
寄语:嘱托的话。诸将相,泛指文武百官。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公元1092年(宋哲宗元丰五年)任黄州团练副使、知定惠院时所作。诗题“岘山社燕”,当是诗人观感于岘山一带的景色而作,表达了他与友人共赏岘山美景的喜悦之情。
首联说,“岘山能醉即香山,蔗境谁人识最闲。”岘山风景优美,使人陶醉,这里就像香山一样美,然而,谁能领略到这种美呢?作者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领略到这种美的精髓。
颔联说,“冉冉慈云生海屋,霏霏紫气隐禅关”。这里描写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仿佛可以看到慈云从大海深处升起,紫气在禅关处弥漫开来。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感觉。
颈联说,“千年好事同声应,九老真风一笑还。”这里的“好事”指的是美好的事物,而“九老”则是指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的人物。诗人用“百年好合”的典故来形容这些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同时,他也希望这些美好的事物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尾联说,“寄语元丰诸将相,有人图入会昌间。”这是对那些有才华的人的鼓励之词。希望他们能够像诗人一样,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豁达胸襟和高远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