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吾已衰,两鬓飒然白。
家贫寡生理,仅有三亩宅。
儿痴不知书,颇能勤稼穑。
常恐遇饥岁,租庸官府迫。
忧来且倾酒,醉看南山色。

责子效陶彭泽

七十吾已衰,两鬓飒然白。

家贫寡生理,仅有三亩宅。

儿痴不知书,颇能勤稼穑。

常恐遇饥岁,租庸官府迫。

忧来且倾酒,醉看南山色。

译文:
我已经七十岁了,两鬓已经变得斑白。
家境贫穷,没有其他生计,只有三亩地的住宅。
儿子愚笨,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他非常勤劳,善于耕种劳作。
我常常担心会遭遇饥荒之年,因为官府的租税和徭役的压力而无法承受。
忧愁袭来的时候,我会喝上几杯美酒,看着南山的风景,暂时忘却烦恼。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一位七十岁老人的家庭生活和心态。诗中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和一个愚钝但勤劳的儿子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杜甫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的“七十吾已衰,两鬓飒然白”两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衰老和白发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感叹。“家贫寡生理,仅有三亩宅”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贫困生活,以及他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和超脱。

在“儿痴不知书,颇能勤稼穑”两句中,虽然儿子愚笨,但他却非常勤劳,善于耕种劳作。这种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自己儿子的期望和鼓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农民劳动的重视和尊重。

最后两句“常恐遇饥岁,租庸官府迫。忧来且倾酒,醉看南山色。”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他担心在灾荒之年,国家的租税和徭役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会借酒消愁,以逃避现实的烦恼。而当他看到南山的美景时,又能够暂时忘却心中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的描述,反映出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态度。他既关注个人的命运,也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关注和思考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