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遗庵老,常年卧白云。
诗吟长短句,书阅古今文。
遗行人间重,褒章陇上焚。
桥门有贤嗣,师道续河汾。
【注释】:
挽国子丞侯丕先生父 —— 挽,挽留。国子丞,官名,汉时太学博士,掌教学事。侯丕,即侯丕公。
见说遗庵老,常年卧白云—— 遗庵老,即李见说,号遗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常年卧白云,指常年隐居在白云山中。
诗吟长短句,书阅古今文—— 诗吟长短句,指以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书阅古今文,指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
遗行人间重,褒章陇上焚—— 遗行,指高尚的品格和行为;褒章,指表彰或赞扬。陇上焚,指在陇山之上焚烧表扬他的文辞。
桥门有贤嗣,师道续河汾—— 桥门,指桥门关(今甘肃天水),是古代著名的文化古迹,也是李白、杜甫等许多文人骚客的游历之地。贤嗣,指继承父志的贤人后代。师道,指老师之道,这里指教师的教学之道。续河汾,指延续河汾之间的文化传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见说这位隐逸之士的深深敬意之情。首联直截了当地称他为“国子丞”和“遗庵老”,直接点明了他对学术和文化的贡献以及他一生的行事风格。颔联则描述了他的生活状态:他常常在白云山上静坐,以诗歌抒发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同时,他也热衷于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颈联进一步描绘了他的形象:他的遗行在人间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被人们用褒扬之词来赞美;而他在陇山之上焚烧文辞的情景,更显示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尾联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位先贤的崇敬之情: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后代能够继续传承他的精神遗产,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去,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李见说的敬仰之情,也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