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林护碧波,细雨湿寒蓑。
一曲耶溪棹,云深寺转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律诗,内容上由远及近,先写远景后写近景。首联“霜林护碧波”,点出了时间和环境,即初冬时节。“霜林”是说树木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雪,而林中还夹杂着一些绿色的树叶,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树林显得更加美丽。“护”“碧波”两词,一明一暗,相互映衬,既写出了霜林的苍翠,又写出了湖水的湛蓝。“细雨湿寒蓑”,这一句描写的是诗人在初冬的天气里,冒着细雨,穿着一件旧蓑衣,站在湖边的景色。“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皮制成的雨披。诗人之所以要冒着细雨,穿蓑衣,是因为他正在欣赏眼前美丽的风景。“一曲耶溪棹”,是说诗人正在划着船桨,沿着耶溪(今称小河)前行。“耶溪”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古老名胜区,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游此地并写下《钱塘湖春行》而出名。“云深寺转多”,这句是说随着船只向前驶去,渐渐进入了一片云雾缭绕的地方,看到前面一座座寺庙,都隐没在云海之中,连成一片,看不见了。“云深”、“寺转”这两个词,写出了诗人所见景色的幽美和神秘。整首诗通过写景,表达了诗人游览西湖时的愉悦心情。

【答案】

译文:

树林裹着一层白雪,湖水清澈见底。

细雨洒在身上,寒意袭人,我撑着蓑衣在湖边观赏。

顺着耶溪(今称小河)划着小船,进入一片云雾之中。

注释:

题云门六寺扇景

云门:指云门派,是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此诗为作者游览云门派寺院时所写。

云深寺转多:

云门寺周围云雾缭绕,寺内佛塔很多。

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中的“霜林”是树梢的积雪,与“绿树”相映衬,色彩绚丽;“细雨”点明了时间。“蓑衣”是古代一种防水的斗笠和短袄。从诗句“细雨湿寒蓑”来看,诗人是在初冬冒雨赏景。

中间两句写乘舟顺流而行所看到的自然景色。“耶溪”是浙江杭州的一条小河,这里泛指它沿途的风光。“一曲”二字写出了耶溪曲折蜿蜒之状,“云深”二字则写出了沿途山色迷蒙之状。

最后两句写舟过云门寺时所见之景。云门寺周围有层层云雾,寺内佛塔很多。“多”字不仅写出了佛塔之多,也表现了云门寺周围的山色之深。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那种淡泊名利、宁静安详的生活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