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飏东风乱打篷,声声都入客愁中。
一春闲却登山屐,且向江湖访钓翁。
余千道中 其二
雨飏东风乱打篷,声声都入客愁中。
一春闲却登山屐,且向江湖访钓翁。
注释:
雨飏:风吹动着雨丝。
东风:春风。乱打篷:吹打着船的篷帆。
都入客愁中:声音都进入我的客居忧愁中。
一春:一个春天。
闲却:闲置。
登山屐:登高时穿的木制或草制的鞋。
访钓翁:拜访钓鱼的老人。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去往新城途中,对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的描绘。这是第二首,继写山行时的感慨,及将至新城时问路的情形,与第一首词意衔接。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上,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阴风惨雨,也有雨过天晴。诗人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着潺潺的山溪缓缓前行。马背上的诗人低头陷入了沉思。三、四两句颇见性情,很有特色,脍炙人口。 “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作者是因为在激烈的新、旧党争中,在朝廷无法立脚,才请求外调到杭州任地方官的。 “散材”,是作者自喻为无用之才。“搜林斧”,喻指新、旧党争的党祸。即使是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即便是无用之材,也畏见那搜林的利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