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沧洲趣,清溪对竹扉。
窗阴悬薜荔,水色受蔷薇。
村鸭迎船浴,山虫冒雨飞。
田家蚕已老,日暮剪桑归。
幽趣
但见沧洲趣,清溪对竹扉。
窗阴悬薜荔,水色受蔷薇。
村鸭迎船浴,山虫冒雨飞。
田家蚕已老,日暮剪桑归。
译文:
在这片宁静的水域,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兴趣,清澈的溪流映衬着竹制的门扉。
窗户的阴影下,悬挂着薜荔,水面上反射出蔷薇的色彩。
村里的鸭子迎着船儿游弋,山里的虫子冒着雨飞翔。
田野中的农家已经将蚕茧养得老熟,傍晚时分他们开始忙碌起来,剪下桑叶回家喂养蚕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诗中的主人公似乎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他看到的是一片充满生命力和和谐的自然景观。
首句“但见沧洲趣”,通过“沧洲”二字,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沧洲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湖泊或江河,在这里则象征着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而“趣”字,则传达了一种发现美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清溪对竹扉”这一句,通过对比清溪与竹扉,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美景的喜爱。竹扉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人站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能够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闻到淡淡的竹香,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窗阴悬薜荔”,这句诗描绘了窗户边悬挂的薜荔。薜荔是一种常绿攀缘植物,其叶片呈椭圆形,花朵为白色,果实为红色。诗人通过观察这些植物,不仅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从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生机。同时,诗人还注意到了窗户的影子,这种影子映照在水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水色受蔷薇”,这句诗则是从视觉角度出发,描述了水的颜色受到了蔷薇的影响。蔷薇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其花朵颜色鲜艳,形态优美。诗人通过观察水色的变化,感受到了蔷薇的美丽和优雅。这里的“受”字,既形容了水色受到蔷薇的影响,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村鸭迎船浴”和“山虫冒雨飞”,这两联诗句则分别描绘了村庄和小山的景象。诗中的“村鸭”和“山虫”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生物,它们在诗人眼中显得格外可爱和有趣。而“迎船浴”和“冒雨飞”这些动作描写,不仅展现了动物们的生活习性,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动感和生气。
最后两句“田家蚕已老,日暮剪桑归”,则转向了农田的场景。诗中的“蚕已老”暗示了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而“剪桑归”则描绘了农民们辛勤劳作后归家的情景。这一联与开头的“沧洲趣”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各种生物和景物的观察,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