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到关中赤日背,流汗仰示高云驰。
四郊方悯旱飘风,飒飒吹行辀西来。
十日雨,不休泥。
潦逵途成巨壑洪,涛澒洞蛟龙浮崖。
崩石走,昼昏瞀,莫辨去马与来牛。
荞麦方花谷垂实,漂残委地纷狼籍。
农家望望今岁丰,顿足咨嗟向阡陌。
官租私责何从输,饥寒岂免沟中瘠。
行台独处愧高崇,纷纷决溜如乱淙。
寝食无聊错昏昼,经营燥湿移西东。
何况茅茨与土屋,岂禁上雨复旁风。
崩摧露处亦何限,安得大厦为帡幪。
丰隆屏翳毋太忍,下视九土多疲癃。
君不见女娲一炼五色石,上补天漏全化功。
苦雨行
我始到关中赤日背,流汗仰示高云驰。
四郊方悯旱飘风,飒飒吹行轏西来。
十日雨,不休泥。
潦逵途成巨壑洪,涛澒洞蛟龙浮崖。
崩石走,昼昏瞀,莫辨去马与来牛。
荞麦方花谷垂实,漂残委地纷狼籍。
农家望望今岁丰,顿足咨嗟向阡陌。
官租私责何从输,饥寒岂免沟中瘠。
行台独处愧高崇,纷纷决溜如乱淙。
寝食无聊错昏昼,经营燥湿移西东。
何况茅茨与土屋,岂禁上雨复旁风。
崩摧露处亦何限,安得大厦为帡幪。
丰隆屏翳毋太忍,下视九土多疲癃。
君不见女娲一炼五色石,上补天漏全化功。
诗句翻译及注释:
- 我始到关中赤日背 - 描述了诗人刚抵达关中时,正逢炎热的夏日,太阳直射,让人感到酷热难耐。”赤日背”即烈日当空,形容天气极为炎热。
- 流汗仰示高云驰 - 表达了诗人因炎热而大汗淋漓,仰望天空寻找一丝凉爽。这里的“高云”可能指的是高空中的云朵,给人一种暂时的凉意和希望。
- 四郊方悯旱飘风,飒飒吹行轏西来 - 描述了关中地区由于连续高温导致的干旱情况,周围地区也受到严重影响。”轏”是一种古代的车,这里指代车马等交通工具。诗人用“飒飒”形容风吹过的声音,传达出一种急切和不安的情绪。
- 十日雨,不休泥 - 指出连日来的降雨使得地面泥泞不堪,持续了十天之久。这可能暗示了当地长时间的干旱状态得到了缓解。
- 潦逵途成巨壑洪,涛澒洞蛟龙浮崖 - 描述由于大雨,原本的河流变成了巨大的水坑,水面宽广如洪,水中的蛟龙和水鸟得以自由游动。这里的“澒洞”形容洪水浩渺,无边无际。
- 崩石走,昼昏瞀,莫辨去马与来牛 - 描绘了暴雨导致山体崩塌,尘土飞扬的景象。在这种环境中,视线模糊,无法辨识方向,只能看到马和牛在泥泞中艰难前行。
- 荞麦方花谷垂实 - 描述了田间的荞麦正在开花结果,但因为连日的暴雨,田地被淹没,作物受损。这反映了农作物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所面临的困境。
- 农家望望今岁丰,顿足咨嗟向阡陌 - 农民们望着丰收的农田,虽然期待丰收,但也因连续的雨水感到无奈和焦虑,他们在田间来回走动,叹息今年收成不佳。
- 官租私责何从输,饥寒岂免沟中瘠 - 表达了官府的赋税和私人的负担如何通过这场暴雨变得难以承受,农民们因此面临饥饿和寒冷的威胁。
- 行台独处愧高崇,纷纷决溜如乱淙 - 诗人独自在行台上感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同时描述了周围的水流声如同杂乱的瀑布声,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寝食无聊错昏昼,经营燥湿移西东 - 描述了诗人日夜颠倒的生活状态,因为连日的暴雨和潮湿的空气让他无法正常休息和饮食。他不得不在室内调整湿度,以适应这种环境。
- 何况茅茨与土屋,岂禁上雨复旁风 - 强调即使是简陋的房子也无法抵挡连续的雨水侵袭,屋顶上的雨水和侧风一起倾泻而下。这句话表达了对普通民众在自然灾害面前无力改变现状的同情。
- 崩摧露处亦何限,安得大厦为帡幪 - 尽管大雨带来了短暂的清凉,但对于房屋的破坏却是无法避免的。诗人提出了一个愿望,希望能有一座坚固的大房子来遮蔽风雨,保护人们免受灾害的影响。
- 丰隆屏翳毋太忍,下视九土多疲癃 - 诗人呼吁天神不要太过残忍,因为下面的人们已经非常疲惫和困苦。这里的“丰隆”和“屏翳”是古代神话中的两位神祇,分别代表雷声和云彩。
- 君不见女娲一炼五色石,上补天漏全化功 - 引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的故事,以此来比喻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贡献。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刘禹锡对于连续暴雨给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影响。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观变化,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如晴空与阴雨、高山与泥泞、庄稼与荒芜),诗人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现象背后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影响。此外,通过对神灵的呼唤和对过去的回顾,诗人展现了对过去治理有效时期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困境的无奈。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