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乡十月稻初登,霜蟹螯肥水半增。
归梦不消孤客恨,暗风吹雨湿寒灯。
注释:十月,农历十月。霜蟹螯肥水半增,是说稻熟了,螃蟹肥了,而江水也涨了起来。归梦不消孤客恨,暗风吹雨湿寒灯,是说归家无望,孤身一人的我只有借酒浇愁,而风雨又打湿了寒灯。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秋高气爽、霜白如银的时节,乘船从江南来到江北,看到丰收的景象,但因旅途遥远,不能回家过节,只好在船上借酒浇愁。此诗通过“归梦不消”三字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江乡十月稻初登,霜蟹螯肥水半增。
归梦不消孤客恨,暗风吹雨湿寒灯。
注释:十月,农历十月。霜蟹螯肥水半增,是说稻熟了,螃蟹肥了,而江水也涨了起来。归梦不消孤客恨,暗风吹雨湿寒灯,是说归家无望,孤身一人的我只有借酒浇愁,而风雨又打湿了寒灯。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秋高气爽、霜白如银的时节,乘船从江南来到江北,看到丰收的景象,但因旅途遥远,不能回家过节,只好在船上借酒浇愁。此诗通过“归梦不消”三字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注释】 竹楼:一种用竹子搭建的小屋。厂:即“厂”,这里指代梧州。 卤莽:粗鲁、草率。国计:国家经济,指国家财政收支。渔樵:渔民和樵夫,泛指劳动人民。魏阙:古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帝王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写隐逸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全诗四句八句相间,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一句“竹楼山郭外”,点出地点,写诗人在山城外竹林中的小居所。第二句“隐几独中宵”,点出时间
【注释】 重泛:再次游历。彭蠡湖:古称彭泽湖,今名鄱阳湖。匡庐:庐山的别称,在江西。千崖霜叶稀:形容庐山千山万岭,树木葱茏,但秋天时霜叶凋零已稀。回望匡庐诸峰:回头看看庐山群峦。 【译文】 再来到这彭蠡湖上游玩,只见眼前万顷雪浪翻滚。江山依旧,物候却不相同,白鸥全不管这些事,仍在这里来来往往,悠闲地在钓鱼矶垂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庐山后的感怀之作
诗句释义: 1. 节钺临蛮土,馀威铲大藤。 - “节钺”指的是古代帝王或高级将领的仪仗,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 “余威铲大藤”意味着用权力扫除了大藤,可能指的是通过军事力量清除了叛乱或不稳定因素。 2. 乾坤双石阙,祠宇一中丞。 - “乾坤”指天地或宇宙,这里形容祠堂如同天地之间的门户一般重要。 - “双石阙”指的是祠堂建筑的两个部分,象征着庄严和权威。 -
【注释】 华表石:即华表山,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县东南。嵯峨:高耸的样子。碧波:指长江水色。晴烟:指晴朗天空中的云气。穷野望:极目远眺。地险:地形险要。屯营列:指驻军。时平:太平无事。干戈:武器。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时作者为湖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与友人游华表山。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开头四句描绘了华表山上的景色,以“巨石”“长江”“晴烟”等自然景物来表现其雄伟壮观
以下是对《集杜五首·其五·将发梧州》逐句的解读: 1. 行色秋将晚 - 季节背景:秋天,象征着收获与萧瑟。 - 情感表达:作者表达了对于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感慨,可能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2. 青山空复情 - 自然景观:青山,代表了自然的美景。 - 情感寄托:作者通过“空复情”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的无限眷恋和深深的怀念。 3. 吏人桥外少 - 社会环境:桥外
【注释】 集杜五首 其四:竹楼晓起。 连屋:《汉书·扬雄传下》载:“子云少而好赋,所谓‘家兄具酒,待君对饮’者,盖谓《甘泉》、《河东》也。”此以“书”比诗,故言“床上书”。 水向城:指水流经城外。《诗经·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客止。沔彼流水,朝宗于祢。”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毛《传》:“沔水东流,入于江汉,谓之客,犹诸侯朝聘之礼也。沔,水名。祢,国名。” 秋窗犹曙色
诗句原文: 旷野犹残烧,长途草半青。 柳条初动色,黄鸟乍堪听。 涧水通鱼扈,人烟傍鹄亭。 凭高时一望,渺渺尽南溟。 翻译: 在辽阔的田野上,还残留着昨晚的余烬,长路上的野草一半已经变绿了。 柳树开始发芽,呈现出新的绿色,黄色的小鸟突然显得可闻。 山涧的水声和渔船的铃声交织在一起,人烟在远处的鹄亭旁边隐约可见。 我站在高处远望着远方,视线所及之处都是无尽的南中国海洋。 注释: - 旷野:
解析: 1 晓雨:早晨的雨。 2. 山雨连江白:描述山中连绵不绝的雨水使得江水显得格外洁白,突出了山雨的连绵和壮观。 3. 凉飙动竹扉:秋风带着凉意吹动着竹门,暗示了秋天的氛围。 4. 樯乌冲浪发:大船在波浪中挣扎,乌鸦被惊扰飞起。这里的“樯”指的是船上的桅杆,“乌”指乌鸦,“浪发”则形容海浪拍打的情景。 5. 新雁挟云飞:新到达的雁鸟伴随着云朵飞翔,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6. 行李经宵湿
重访冰井寺 寺忆曾游日,悠悠二十年。 振衣新物候,举目旧山川。 绝胜开金刹,高风仰昔贤。 杖藜成独往,今古意茫然。 注释: 1. 寺忆曾游日,悠悠二十年。 —— 回忆起曾经游览过的寺庙,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2. 振衣新物候,举目旧山川。 —— 在新的时节里,振翅飞翔,放眼望去,依旧是那些古老的山川。 3. 绝胜开金刹,高风仰昔贤。 —— 在这辉煌的寺庙中
注释: 1. 水阔苍梧野:水波浩渺,苍梧野。 2. 秋风已飒然:秋风已经吹得很猛烈了。 3. 浮云连海岱:浮云连接着海与泰山。 4. 楼阁倚山巅:楼阁依傍在山顶。 5. 把酒从衣湿:举杯痛饮,衣服都被弄湿了。 6. 频游任履穿:频繁游览,鞋子都磨破了。 7. 乾坤万里眼:广阔的天地,万里之远的眼睛。 8. 恣意向江天:任意向江天伸展。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一首五律诗,诗人以重游故地为由
注释:五月的南风使桄榔更加熟透,僧人在此时虔诚地礼佛。山门寂静,游人稀少,只有蝉声在夕阳中回荡。 赏析:诗的首句“五月南风熟桄榔”以五月的南风吹熟了桄榔来开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五月南风的热烈,使读者能够立即感受到那股热情和生命力。第二句“六时僧自礼空王”则展现了僧人在六时(即清晨、上午、中午、下午、黄昏和晚上)虔诚地礼佛的场景,表现了他们对于佛教的虔诚信仰
【注释】 1.覃村:地名。在今湖南沅陵县北。道:小路。连卷双木绵:指路旁生长着两株茂密的柳树,像棉团一样连在一起。2.流水:溪水。鸣溅溅:形容水流声大。3.鹧鸪(zhè gū )啼:鹧鸪鸟鸣叫。鹧鸪啼入草间烟:指鹧鸪的叫声传进草丛中,仿佛烟雾一般。 译文: 路边连卷着茂密的柳树,下面有流水潺潺地流过。行人骑着马日落西去,鹧鸪的叫声传到草丛中。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代表作之一
【注释】 台榭:高高的楼台。垂杨:指杨柳。 【赏析】 《即事》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表现了他面对繁华落尽的世态时的一种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物,后两句抒情怀。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台榭参差枕水湄”,描写了作者所见的景物,从远处看,高高低低的楼台错落有致地映衬在水边的沙洲上,宛如临水的佳丽。“夜深”二字,写出了时间已经深夜。“未休吹”
过阮孝子墓 至孝如君世罕闻,每于青史叹遗文。 松楸冷落寒山路,刺史谁今是范云。 注释: 至孝如君世罕闻:非常孝顺的人(如你)在世上是很少见到的(听说)。 青史:指史书。 遗文:指前人的遗作。 松楸:指坟墓旁的柏树。楸,一种落叶乔木。 刺史:指古代地方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县长。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先贤的诗,诗人通过对阮孝子墓的描绘,表达了对死者的敬仰之情。 首句“至孝如君世罕闻”
诗句原文: 青溪馆前江月明,桃叶渡头江水清。 莫向酒垆听玉树,谁能不起客中情。 注释解释: - “青溪馆前江月明”:青溪馆位于江边,夜晚时月光皎洁。 - “桃叶渡头江水清”:桃叶渡是船只停泊的地方,江水清澈见底。 - “莫向酒垆听玉树”:在酒馆里听乐器演奏是不合适的,因为玉树指的是美男子。 - “谁能不起客中情”:诗人感叹在外地的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金陵游历时的感慨
【注释】 棱层:棱角分明的样子,这里形容宝刹建筑的高大雄伟。贾帆:指贾充的船只。贾充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他每次出访,都有大船载着大量珍宝和财物,因此被称为“贾帆”。江东:指长江下游地区,这里泛指江南。 【赏析】 此诗描写了金陵古寺的宏伟壮丽和游人登高凭栏远眺的情景。金陵即今日的南京。 前两句写寺庙的雄伟壮丽。诗人先以“棱层宝刹倚晴空”一句,点出这座寺庙的气势不凡;然后通过“访古曾亲礼志公”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