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通玄理,翛然野趣长。
鱼因新水陟,鸟为怯风藏。
社鼓村中急,耕农节后忙。
地偏无应接,人或拟柴桑。
【注释】
园居十首 其六:园居
观物通玄理,翛然野趣长。
鱼因新水陟,鸟为怯风藏。
社鼓村中急,耕农节后忙。
地偏无应接,人或拟柴桑。
【赏析】
《园居诗》共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的田园生活中所写下的。诗人用“观物”二字开头,便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眼前这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上来。接着,“翛然野趣长”,写出了诗人闲适、超脱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以“野趣长”来表现自己远离官场的恬淡心境。下面几句描写的是田园生活的情景,诗人通过写鱼、鸟、社鼓、农忙等景物,表现出他与世无争,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人或拟柴桑”,意思是说有人羡慕陶渊明那种归隐田园的高尚情操。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自然美作为诗歌的审美对象,强调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审美感受,使诗中的景物形象都充满诗化的生命力量。本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诗的前四句主要写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感受,诗人以“观物”开头,直接点题,引出下文。诗人以“观”字作结,突出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领悟。接着诗人又从“观”字进一步引申到“观物通玄理”,即观察自然事物可以悟到天地万物的道理。这种哲理性的思考正是诗人的“野趣长”所在。诗人在“野趣长”的基础上,进而写自己闲适、超脱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里,诗人用“翛然”一词,既表明自己心志的高洁,同时也表明他追求自然、崇尚自由的情怀,从而表现出他与世俗生活的彻底决裂。
下面四句是诗人具体地描绘田园景色。诗人首先描写了鱼、鸟这两种动物。“鱼因新水陟”,是说鱼儿在新的水中游来游去;“鸟为怯风藏”,是说鸟儿因为害怕寒冷的风而躲起来。诗人用这两个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鱼儿和鸟儿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这两种动物的喜爱。接下来诗人又描述了村里的社鼓和农民耕作的情况。“社鼓村中急”,是说村里敲着鼓声,十分喧闹;“耕农节后忙”,是说农民在过完农节以后就开始忙着春耕。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农村的热闹场景和田园的寂静景象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的感慨。“地偏无应接,人或拟柴桑。”是说因为自己的住处偏僻,所以很少有客人前来拜访;但有人则像陶渊明那样,羡慕归隐田园的高尚情操。这一句既是对前面所写的田园生活和景色的概括,又是对诗人自己理想生活的概括,同时也是对前人归隐行为的肯定。诗人以一个“或”字结束全诗,使全诗充满了哲理性,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