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何皇皇,远在洞庭岸。
我非沱上凫,日夜泛波澜。
【注释】:
- 沱水三章:《楚辞》篇名,是屈原所作。此为第二篇。
- 云门:山名。在今湖南沅陵县南。
- 何皇皇:多么惶急的样子。
- 远在洞庭岸:洞庭湖在今湖南岳阳一带。
- 我非沱上凫:我不是湖中那只野鸭。
- 日夜泛波澜:指日日夜夜都在波涛中漂泊。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写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他“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见《九章·惜诵》)的思想感情。
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洞庭湖的壮美画面。“云门”即云梦泽,在今湖南省北部。“何皇皇”,形容云梦泽浩瀚广大,无边无际。“远在洞庭岸”,则表明云梦泽之广袤。诗人站在云梦泽边,面对浩渺的洞庭湖,心情无比激奋。“云门”句,用夸张手法来表现洞庭湖之大;而“远在洞庭岸”,则表明云梦泽之广漠,这两句诗,把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紧密联系起来,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宏伟壮丽的自然画卷。
后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不是一般的泛泛咏叹,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自然景色之中,从而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挚爱和赞美之情。“我非沱上凫”,意思是说,我不是湖中那只野鸭。“沱上凫”,指的是洞庭湖畔的小洲,也就是《离骚》中的“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诗人在这里把自己比作小洲上的一只野鸭,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日夜泛波澜”,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整日在波涛中飘荡,没有固定的归宿。“泛波澜”,即指在波浪中飘荡,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生活漂泊不定。诗人以鸟喻人,把自己比作一只在波涛中飘荡的小洲野鸭,既写出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动人,充分体现了屈原诗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