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吴东门,遥望姑胥台。
望久无所见,回风惨蒿莱。
图王志未就,神木生劫灰。
三复春秋传,英雄使人哀。

吴中吟二首 其一

出自吴东门,遥望姑胥台。远观久未睹其貌,回风扫过荒凉之处。图霸业之心尚未实现,神木之下生起劫灰之叹。反复阅读春秋传,英雄人物令人心生哀愁。

注释:

  • 吴中:指苏州地区。
  • 吟:诗歌的朗诵。
  • 姑胥台:古台名,位于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 遥望:远看。
  • 回风:大风呼啸而过。
  • 惨蒿莱:荒凉萧瑟之意。
  • 图王志未就:意指有统一天下的志向但未能实现。
  • 神木生劫灰:指神木之下,旧时帝王陵墓上的石兽等被破坏,象征着国家的衰败。
  • 三复春秋传:多次研读《春秋》等经典著作。
  • 春秋:古代史书,记载鲁国历史的典籍。
  • 英雄使人哀:英雄人物的消逝令人感到哀伤。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通过描绘吴地的景象和历史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诗人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遥望远方的姑胥台,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诗中的“遥望”一词,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国的无限眷恋和忧虑之情。而“回风惨蒿莱”则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荒凉萧瑟的画面,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郑善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自己未能实现统一大志的遗憾。诗中多次提到“春秋”和“英豪”,这不仅仅是在回顾历史,更是在借古讽今,暗示着当前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诗人用“三复春秋传”来表示自己反复研读《春秋》等经典著作,试图从中寻找治国安邦的智慧和方法。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哀悼之情,感叹英雄人物的消逝让人感到哀伤。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郑善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也表达了他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担忧。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回顾,诗人希望能够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并为后世留下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