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今落海滨,侬亦可怜身。
不见昌阳草,何曾生要津。
侬身不下堂,郎居隔江水。
虽则隔江水,思心日万里。
昔别于何时,十载参与商。
岂是无所见,狼嘴夜夜张。
夜夜抚素琴,恻恻生怨慕。
枯桐在膝上,梧子在何处。
融融四五月,婉婉采莲女。
海上无芙渠,谁则识莲子。
低头摘荷叶,举头看月光。
归来觅剪刀,为欢制衣裳。
终日对海棠,终夜不成寐。
何以不成寐,花开侬独自。
登楼看双星,蜘蛛在楼角。
绵绵腹中丝,求匹不能得。
欢去一何久,欢来一何晏。
来时何所赠,双双云锦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一首七言绝句,共八句,每句四五个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注释:
子夜吴歌九解赠殷近夫(第一句)
郎今落海滨,侬亦可怜身(第二句)
不见昌阳草,何曾生要津(第三、四句)
侬身不下堂,郎居隔江水(第五、六句)
虽则隔江水,思心日万里(第七、八句)
昔别于何时,十载参与商(第九、十句)
岂是无所见,狼嘴夜夜张(第十一、十二句)
夜夜抚素琴,恻恻生怨慕(第十三、十四句)
枯桐在膝上,梧子在何处(第十五、十六句)
融融四五月,婉婉采莲女(第十七、十八句)
海上无芙渠,谁则识莲子(第十九、二十句)
低头摘荷叶,举头看月光(第二十一至二十八句)
归来觅剪刀,为欢制衣裳(第二十九、三十句)
终日对海棠,终夜不成寐(第三十一、三十二句)
何以不成寐,花开侬独自(第三十三、三四十一句)
登楼看双星,蜘蛛在楼角(第三十五、三十六句)
绵绵腹中丝,求匹不能得(第三十七、三十八句)
欢去一何久,欢来一何晏(第三十九至第四十句)
来时何所赠,双双云锦段(第四十一句至第四十八句)
赏析:
这首诗以“子夜吴歌九解”为题,表达了一位女性对于爱情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相思之情的深沉与复杂。
- 诗句解读:
- “子夜吴歌九解赠殷近夫”:此句表明了诗歌的形式,即以吴歌的形式赠给友人殷近夫。
- “郎今落海滨”,郎指的是男方,落海滨可能是指他远在海边,象征着距离。
- “侬亦可怜身”,侬指女子自称,怜惜自己的身不由己。
- “不见昌阳草”:昌阳草是传说中的一种草,这里用以比喻男方的行踪或消息。
- “何曾生要津”,要津指重要的地方或职位,这里表示男方没有获得成功或高位。
- “侬身不下堂”:侬身下堂可能意味着女子不在家,或者无法亲自陪伴男方。
- “郎居隔江水”,隔江水指双方相隔遥远,如同隔水相望。
- “虽则隔江水”:虽然相隔遥远,但思念之深如江河。
- “思心日万里”:思念之情日复一日地增长。
- “昔别于何时”:回忆起过去的分别。
- “十载参与商”:参与商是古代星官名,代表南方,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长久。
- “岂是无所见”:难道就没有看见对方?
- “狼嘴夜夜张”:狼嘴可能是指男子在外的形象,夜晚的张牙舞爪。
- “夜夜抚素琴”:每晚都弹奏素琴,抒发内心的哀愁。
- “恻恻生怨慕”:心中充满了怨恨和爱慕。
- “枯桐在膝上”:枯桐指孤独,膝上可能是指孤独的生活状态。
- “梧子在何处”:梧子可能是某种植物的种子或象征,此处询问其下落。
- “融融四五月”:四五月可能是指春季,天气温暖宜人。
- “婉婉采莲女”:婉婉可能描述女子的温柔或美丽。
- “海上无芙渠”:海上没有莲花,暗指男方不在或无法相见。
- “谁则识莲子”:谁能够了解这些莲子的含义?
- “低头摘荷叶”:低头摘荷叶可能表示女子的勤劳或羞涩。
- “举头看月光”:举头看月光可能是在期待与对方的重逢。
- “归来觅剪刀”:归来后希望能找到剪刀,制作新衣庆祝重逢。
- “终日对海棠”:终日对海棠可能是形容长时间等待或思念。
- “终夜不成寐”:整晚都没有入睡,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焦虑。
- “何以不成寐”:为什么睡不着?可能是因为思念太深。
- “花开侬独自”:花朵盛开只有自己欣赏,形容孤独寂寞。
- “登楼看双星”:登上高楼观看双星,可能是一种浪漫的行为,也可能是在表达对对方的渴望。
- “蜘蛛在楼角”:楼角可能有蜘蛛网,寓意着生活的艰辛或等待。
- “绵绵腹中丝”:绵绵腹中丝可能是指内心的忧虑或纠缠不清的感情。
- “求匹不能得”:寻找伴侣却不得其果,表达了无奈和失望。
- “欢去一何久”:快乐的离去已经很久,暗示了分离的痛苦。
- “欢来一何晏”:快乐的回来却如此短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来时何所赠”:来时有何所赠送?可能是指对未来的期望或祝福。
- “双双云锦段”:双双云锦段可能是指礼物或信物,代表着对对方的珍视。
情感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女性对远方男性的深切思念和等待。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细节,诗人传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孤独无助的感受。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真挚又细腻,使得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画面。例如,“枯桐在膝上”和“梧子在何处”都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孤独和迷茫的情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复的手法,使得情感更加强烈和突出。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为读者带来了更深刻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