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飞去稻粱荒,白鸥不飞羽毛伤。
天寒日暮黄芦荡,江水渺茫心渺茫。

【注释】

棹歌四首:指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棹,船桨。鸿雁:大雁。稻粱:谷类,泛指粮食。白鸥:水鸟,这里指江边的渔民。伤:悲。天寒日暮:天气寒冷,太阳落山了。黄芦荡:黄色的芦苇荡。渺茫:模糊不清的样子。渺,渺远。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在渔家生活了一段时期后,又回到故乡隐居山林。本诗就是他隐居时所作。

“棹歌”,即渔船上的号子。“棹”是船桨,“唱”即吟声,合起来就是渔船上发出的声音。这首诗写的是渔夫们劳作归来,在船上边划船边唱歌的情形。

“鸿雁飞去稻粱荒”,这一句写鸿雁南飞之后,田野里一片荒凉。鸿雁南飞,是古诗中常出现的意象,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秋天,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丰收的季节即将过去,留下的却是一片凄凉。

“白鸥不飞羽毛伤”,这一句则是说白鸥因为失去了飞翔的机会,所以感到非常伤心。这里的“白鸥”,指的是那些栖息在水边的鸟儿。它们原本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但如今却只能在水边徘徊,失去了往日的自由。这种失去自由的痛苦,无疑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天寒日暮黄芦荡,江水渺茫心渺茫。”这一句则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江水茫茫的景象。这里的“黄芦荡”,指的是那些被风吹拂得摇曳生姿的芦苇荡。而“江水渺茫”,则形容江水浩渺无边,仿佛看不到尽头。

整首诗以渔夫们的劳作为背景,通过描绘他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