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溪去似箭,乱石簇如鎗。
下濑扶招急,凌湍荡桨忙。
未妨临滟滪,翻喜得沧浪。
范蠡扁舟外,风波更渺茫。

注释:

下濑:指水深而急的河流。

回溪去似箭,乱石簇如鎗。

回溪:曲折蜿蜒的溪流。

去似箭:水流湍急,如同箭一样飞驰。

乱石:参差不齐的岩石。

簇:聚集。

如鎗:像枪。

扶招急:水流冲激着船只,船被冲得东倒西歪。

凌湍:逆行于湍急的溪流之中。

荡桨忙:划桨动作繁忙而急促。

未妨临滟滪,翻喜得沧浪。

滟滪:指江中的礁石,位于四川奉节县东瞿塘峡中。

翻喜得沧浪:反而因能到达险滩而感到高兴。

范蠡: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谋臣,曾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后来隐居太湖,号陶朱公。

扁舟外:在船之外。

风波更渺茫:波涛汹涌,更加显得广阔无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长江三峡险景的诗作。诗人用“回溪”比喻曲折蜿蜒的溪流,以“乱石”形容参差不齐的岩石,生动地描绘了三峡险峻的地形地貌,为全诗奠定了一个雄浑壮阔的基调。接着,诗人以“下濑扶招急”、“凌湍荡桨忙”两句,形象地刻画了水流奔腾、激流勇进的场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湍急的江水中,能感受到那种惊心动魄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他通过“未妨临滟滪”、“翻喜得沧浪”等诗句,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领悟。最后,诗人以“范蠡扁舟外”收尾,既展现了范蠡隐逸的生活情趣,又与开头的“下濑”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动静相宜、虚虚实实的艺术效果。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