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犹阙里,平地见沧洲。
谋道无虚日,寻源直到头。
德言俱不朽,庙貌正须优。
欲济波涛阔,临流重涩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最后点出表达了什么思想。
本诗前两联写景,第三联抒情言志,后两联议论,全诗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
“谒考亭书院”是第一联,诗人先写了“西门犹阙里”,接着写出了“平地见沧洲”的情景:站在书院门前,抬头仰望,那巍峨的山岭好像还在阙里,眼前展现的是一片浩渺的沧海;这两句诗写景,以小见大,由外及内,从远及近,层次分明,形象逼真。
颔联“谋道无虚日,寻源直到头。”意思是说:在考亭书院求学、研究道理,没有一天不是充实而有意义的;要想探索事物的源流就一定要一直探究到尽头。此句表现了考生对学问的渴望。颈联“德言俱不朽,庙貌正须优。”意思是说:品德和言论都值得人们传颂,庙宇的面貌应该更加美好。此句表明考生要继承先贤的优秀品质,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末二联“欲济波涛阔,临流重涩羞。”意思是说:想要渡过宽阔的江面,面对着急流却感到羞愧。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想要渡过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心情。
【答案】
译文:
站在考亭书院门前,抬头仰望,那巍峨的山岭好像还在阙里,眼前展现的是一片浩渺的沧海。在考亭书院求学、研究道理,没有一天不是充实而有意义的;要想探索事物的源流就一定要一直探究到尽头。
德言俱不朽,庙貌正须优。
译文:
想渡过宽阔的江面,面对着急流却感到羞愧。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借游览考亭书院之机,抒写了自己立志学道的豪情壮志。首联描写了作者站在书院门前所见的景物,用“犹”“见”二字,将阙里与沧洲联系起来,既点出了地点,又暗示了时间。颔联中,“谋道”一词,表明了作者来此的目的。“虚日”、“寻源”等词语,则表明了作者在求道过程中的艰辛与执着。颈联中,“德言”一词,表明了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庙貌”一词,表明了作者对庙宇的敬仰之情。尾联中,“重涩”一词,表明了作者面对困难险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