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屏山顶,悠然见考亭。
众星开分野,一水入沧溟。
礼乐今为盛,门墙世必经。
平生鸿鹄志,数问紫州城。
【赏析】
此为登考亭书院之诗,首二句写景,后三联写情。诗人以考亭为题,抒发了对考亭书院的敬仰之情。
隐隐屏山顶,悠然见考亭。
屏山是福州的名山,在城东,主峰耸立,状若屏障。这里说隐映于屏山之中的考亭山巍峨耸立,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山峰。“隐隐”、“悠然”都是形容景物隐约、清幽,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见”字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山下的景象。
众星开分野,一水入沧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众星在天空中排列成各种星座,而那一条河流则从大海中流入。诗人用“星河”和“沧海”两个意象来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卷。“星河”指的是浩瀚的银河,古人常将天上的星星想象成无数颗星星组成了一条长河。“沧海”则是指大海,古人常将它比作一片汪洋,无边无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的感慨。
礼乐今为盛,门墙世必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礼乐制度非常兴盛,而且人们也必须要经过考亭这座门墙才能进入仕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赞美之情。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它规定了通过考试获得功名的途径。诗人认为,这种制度虽然有其弊端,但也为国家选拔了许多人才。同时,他也指出了一个事实: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经过考亭这座门墙的考验。这里的“门墙”既指科举考试的门径,也比喻着通向成功的道路。
平生鸿鹄志,数问紫州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一直以来都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他曾多次去拜访那个叫做紫洲的地方。“鸿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紫州”是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