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千佛阁,近在绿云中。
客到虚无岸,春归莺燕丛。
燕台望不及,古意渺何穷。
拟入东林社,殷勤向远公。
【注释】
毗卢:梵语译音,指佛经中的阿弥陀如来。
千佛阁:佛寺建筑之一。因内中供奉着阿弥陀佛像而得名。
客到虚无岸:客,这里指僧人。虚无岸,即无生之岸、彼岸之意。
燕台:古时帝王游猎的地方。
东林社:佛教净土宗的净土寺院组织,又称东林寺,在江苏无锡县西南。
远公:慧远,晋代高僧,创立了净土宗。
【赏析】
春暮游城西寺
毗卢千佛阁,近在绿云中。
客到虚无岸,春归莺燕丛。
燕台望不及,古意渺何穷。
拟入东林社,殷勤向远公。
春暮,即春日将尽的意思。城西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毗卢千佛阁,是佛寺内供奉阿弥陀如来的一座殿堂。
“近在绿云中”,写毗卢阁的所在位置和环境。毗卢阁建在绿树丛中,仿佛置身于一片白云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客到虚无岸,春归莺燕丛。”两句写诗人到达寺庙后的感受。诗人来到这处风景如画的地方,仿佛置身于虚无之境,周围都是莺燕欢歌的景象。这里的“虚无”既指空间上的虚无,也指时间上的虚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叹。
“燕台望不及,古意渺何穷。”两句写诗人登上燕台眺望,却无法看到远处的风景。这里的“古意”指的是古代的风土人情,而“渺何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无尽向往与追求。
“拟入东林社,殷勤向远公。”两句写诗人打算加入东林寺的净土宗社,并希望能够像慧远那样虔诚地向远公学习净土法门。这里的“东林社”指的是净土宗的一个社团组织,诗人希望通过加入这个社团,更好地学习和修行净土法门。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向远公学习,成为一位真正的净土宗信徒。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七言律诗。诗人以毗卢千佛阁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宁静。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读后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