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长伏枕,月好自临关。
斥堠连吴越,烟尘犯海山。
民穷久欲乱,师老未成班。
此夕姑苏酒,酣歌不破颜。
此诗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如下:
时危长伏枕,月好自临关。
斥堠连吴越,烟尘犯海山。
民穷久欲乱,师老未成班。
此夕姑苏酒,酣歌不破颜。
译文:
在战乱中我常常卧病不起,只有在明月照耀的夜晚才能勉强起身。
边境上的烽火已经延伸到吴越地区,烟尘弥漫侵犯了大海和群山。
人民贫困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动乱,军队疲弱到无法组织成队作战。
今晚我独自坐在姑苏城下,畅饮美酒高歌一曲,脸上仍然保持笑容。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四川时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的心情。
首句“时危长伏枕”表达了诗人在国家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的无奈与担忧。他常常因为国家的安危而卧病不起,只能在月光照耀之下勉强起身。
第二句“月好自临关”则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描绘,强调即使在国家危急时刻,月亮依旧明亮,照常照亮边疆。这里的“关”指的是边境上的关口或要塞。
第三、四句“斥堠连吴越,烟尘犯海山”进一步展现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边疆上的烽火已延伸至吴越地区,烟尘弥漫侵犯了大海和群山,这反映了战争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第五、六句“民穷久欲乱,师老未成班”则揭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疲惫。长期的战乱让人民陷入困境,军队也因疲惫不堪而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队形。
尾句“此夕姑苏酒,酣歌不破颜”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尽管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但诗人却能在姑苏城的酒宴上尽情歌唱,面带笑容,表现出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国家危机和个人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乱世却依然保持一颗平常心的情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