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西江乱,流民起带刀。
操差尽孺弱,杀戮到耆髦。
敌馘时犹献,军需日更骚。
长缨未得请,无计罢鞬櫜。

【注释】

兵起:战争爆发。自有西江乱:指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湖南、江西等地民变迭起。带刀:即“带甲”,指武装。操差尽孺弱,杀戮到耆髦:意思是说士兵的精锐力量都用于对付百姓了,连老人也遭到杀戮。敌馘:杀敌人首级。时犹献:时不时地献上来。军需:军用物资。长缨未得请:没有能用来捆扎敌人的长绳。无计罢鞬櫜:没有办法收兵了。鞬櫜:古代用弓和箭的地方,这里代指武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目睹战乱中百姓受难,而感叹无力挽狂澜,无奈之下只能束手坐观之。全诗以“兵起”开头,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

“自有西江乱,流民起带刀。”“自有西江乱”指的是湖南、江西等地民变迭起,“流民”是指因战乱而四处逃亡的农民,他们身负刀剑,为生存而斗争。

“操差尽孺弱,杀戮到耆髦。”“操差”是唐代的一种兵役制度,这里的“孺弱”指的是年轻力壮的人,“耆髦”指的是年长有智谋的人。这说明士兵的精锐力量都用于对付百姓了,甚至连老人也遭到了杀戮。

“敌馘时犹献,军需日更骚。”意思是说敌人首级不时被献上,但每天的军用物资却越来越紧张。这说明战争已经持续了很久,而且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长缨未得请,无计罢鞬櫜。”“长缨”是古代的一种武器,这里指的是弓箭。“罢”是放下的意思,“鞬櫜”是古代用弓和箭的地方,这里代指武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能用来捆扎敌人的长绳,没有办法收兵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社会现状的失望。通过描绘战乱中百姓的悲惨遭遇和士兵们的残酷行为,诗人呼吁和平与安宁的生活。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无力挽狂澜的无奈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