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赴海国,众水汇钱塘。
王气千年歇,湖声八月长。
世传浑罔两,天巧亦荒唐。
稍待凉风发,乘槎问彼苍。
《钱塘观潮》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绘了杭州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万山赴海国,众水汇钱塘。”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无数座山峦如同奔赴大海的国家,无数的江河汇聚在钱塘江畔。这里的“赴海”和“汇钱塘”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观描绘得生动而壮观。
第二句:“王气千年歇,湖声八月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君王之气,只有钱塘江的潮声在八月时特别洪大。这里通过对比“王气”和“湖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第三句:“世传浑罔两,天巧亦荒唐。”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世人相传的虚幻之物,如罔两、幻境等,都是天地间巧妙安排的。这里的“浑罔两”是指那些看似真实却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天巧亦荒唐”则是指天地间的神奇变化有时显得荒诞不经。
第四句:“稍待凉风发,乘槎问彼苍。”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稍待片刻,当秋风起时,我要乘坐木筏去询问那片苍茫的天空。这里的“乘槎”是指乘着木船或筏子,而“彼苍”则是对天空的敬称。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万山奔赴大海中,
众水汇聚钱塘旁。
王权消失千年后,
湖声八月格外强。
世人相传虚幻物,
天巧亦显荒诞状。
待到秋风吹起时,
乘槎问天苍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