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不同年,谢世却同日。
同心结生前,同归在兹夕。
不作枝连理,定作鸟比翼。
异彼中道者,去化山上石。
纪载良可书,相期永无逸。
【解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陈处士和妻子是同时去世,死后的葬埋方式也不同。陈处士的妻子死了以后,他与她合葬在一个墓穴里,而陈处士却独葬在另一个墓穴里,这就是“同心结生前,同归在兹夕”。这首诗中,诗人没有直接说出夫妻两人的死因,而是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陈处士夫妇同日去世,但葬埋的方式却不同,他们死后的葬埋方式不同,说明他们的死因也必然不同。
【答案】
译文:我的妻子与我同一天去世,死后葬在一起。我与妻子同心结发(夫妻情深),死后同归一宿(死后合葬)。我们不是那种连理枝上相依为命的人,也不是那种比翼鸟那样相互依赖的人。我们与那些中途离世的人不同,我们化去化为山上之石。我的记载可以记录下来,我们可以永远地无懈怠。
赏析:
此诗写陈处士夫妇同日去世,但葬埋的方式却不同,从而表现了他们夫妻情深、恩爱至重。全诗以“异”字开篇,首句就提出陈氏夫妇的死法不同,第二句就进一步点明这种情形的原因:“谢世却同日”,即陈氏夫妇同日去世。然而死法不同,陈妻独葬一处,而陈氏独自入殓。这两句诗既照应题目,又引出下二句,并引出下文的议论。第三句说陈氏夫妇生前同心结发,死后同归一宿。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喻指实,将夫妻情深、相携共死之意写得十分生动。第四句说陈氏夫妇不是那种“枝连理”(连理枝是传说中的一种树,其上两枝相连,不可分离),更不是那种比翼鸟那样的相依为命的人。这一层意思从反面写出夫妻二人感情之深厚,非一般夫妻可比,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上文所提出的论点。第五六两句承上而来,进一步发挥议论,指出陈氏夫妇与一般夫妻的不同之处,最后两句点出议论的目的:要像对待前人一样对待他们。这四句诗,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陈氏夫妇情深意重、恩爱有加的道理,从而表明了自己对陈氏夫妇的看法和评价。
全诗结构严谨完整,先言及陈氏夫妇死法不同,进而指出他们夫妻情深意重,最后得出结论:应该像对待前人一样对待他们。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紧扣,把议论说得明白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