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荒台枕碧流,徵书曾此起羊裘。
羊裘不是鹓班侣,只合归来伴白鸥。
过严子陵钓台二首 其二
百尺荒台枕碧流,征书曾此起羊裘。
羊裘不是鹓班侣,只合归来伴白鸥。
译文与注释
在这首诗中,诗人首先描写了严子陵的钓鱼台——一个荒废的台子,它静静地位于碧绿的溪流边上。这里曾是严子陵隐居钓鱼的地方,而如今,一封征召他的文书曾在此被起草。然而,由于严子陵拒绝了这份征召,他的羊裘之友也成为了朝廷中的一员,他选择了隐退生活,陪伴着白鸥自由自在地游荡。
作品赏析
《过严子陵钓台二首·其二》是邓林的作品,通过描绘严子陵的钓鱼台和其拒绝朝廷征召的行为,表达了对自由和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徵书曾此起羊裘”,既展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波折,又反映出严子陵的不羁性格和他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评析
这首诗通过对严子陵钓鱼台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和自由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背景与创作意图
这首诗创作于宋朝,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和社会现实的感慨。通过这首诗,诗人邓林表达了对严子陵精神的认可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