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紫陌倦驱驰,绿水青山费梦思。
无限五湖烟月趣,钓鱼台下一题诗。

【注释】

①严子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隐士。②紫陌:指京城长安的街道,这里代指朝廷。③五湖:今太湖一带。④题诗:即“钓台”二字。⑤五湖烟月:指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色。⑥渔舟:指在湖上捕鱼的小船。⑦蓑笠:蓑衣斗笠,泛指渔民的装束。⑧纶(guān)钩:钓鱼用的细长丝线。⑨沧洲:指洞庭湖畔的沙洲。⑩渔父:打鱼的人,渔者之长。⑩渔歌:指渔夫唱的歌。

【译文】

厌倦了红尘中官场的奔波,向往那绿水青山的自然美景;

无限地陶醉于五湖烟月的美丽风光,只有来到钓鱼台下才敢挥笔题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不仕后,游览杭州西湖时所作的一首纪游诗。诗的前两句是说,他厌倦了仕途的奔波,向往着大自然的山水之美。诗人把官场比作“红尘紫陌”,把隐居自然比作“绿水青山”。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他厌倦官场的心情,也表现了他的志趣和性格,透露出他向往自然、热爱自然的本性。

中间两句是说,他到访了五湖烟月的美景,只有到了钓鱼台,才能尽情地欣赏和领略。五湖是太湖的别称,位于浙江北部,烟波浩淼,风景如画,历来为文人墨客所赞美。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五湖烟月之美,也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是说,他来到了钓鱼台下,看到渔翁们自由自在地垂钓,便挥毫写下了诗句。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渔夫的尊敬之情,也表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喜爱。

整首诗通过对五湖烟月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自己在自然中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自己对官场名利的厌倦和追求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纪游诗,更是一部抒情小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