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秋色月明中,散步石梁趁晚风。
是处寒蛩纵繁响,乾坤无地理丝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然后把握全诗大意,理解内容,最后结合注释和提示来分析。

此诗的首句写“携琴”与“小图”,点明“携琴”的对象,也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他携着琴,漫步在石桥之上。这两句是说,在秋夜月色如洗的时候,诗人带着琴来到桥上,借着晚风,尽情赏玩。颔联紧承上句,描写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所听到的美妙声音。“寒蛩”即蟋蟀。“繁响”指蟋蟀鸣声连绵不绝。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蟋蟀叫声比作“纵繁响”。“无地”二字用得十分巧妙,意谓蟋蟀鸣声如此动听,使人们仿佛觉得大地无处不充满这种声音,足见作者对蟋蟀之声情有独钟。尾联以“乾坤”二字总括全诗,表达了自己旷达的胸怀。诗人认为,宇宙万物都在自然运行之中,不必拘泥于世俗之礼法。

【答案】

①携琴:携带着琴。 ②小图:描绘的景物画。③石梁:指桥。④晚风:傍晚的风。⑤寒蛩:蟋蟀

⑥纵繁响:声音连续不断。⑦乾坤:天地,泛指自然界。⑧丝桐:指琴。⑨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山水诗,首

句写“携琴”与“小图”,点明“携琴”的对象,也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他携着琴来到桥上,借着晚风,尽情赏玩。颔联紧承上

句,描写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所听到的美妙声音。“寒蛩”即蟋蟀。“繁响”指蟋蟀鸣声连绵不绝。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

蟋蟀叫声比作“纵繁响”。尾联以“乾坤”二字总括全诗,表达了自己旷达的胸怀。诗人认为,宇宙万物都在自然运行之中

不必拘泥于世俗之礼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