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下银塘流水长,马前山色晓苍苍。
朱楼未灭明河影,碧城已动晨曦光。
鸡唱悠悠度禁邸,萤飞点点刺衣裳。
三年游子离乡思,阊阖门高露早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描绘了北门晓行的景象。下面是对每句的注释和赏析:
烛下银塘流水长,马前山色晓苍苍。(“烛下”形容天色昏暗,只有烛光闪烁。)
朱楼未灭明河影,碧城已动晨曦光。(“朱楼”指红色的楼阁,“绿城”指绿色的城堡。)
鸡唱悠悠度禁邸,萤飞点点刺衣裳。(“禁邸”指皇宫内院,“衣裳”指衣服。)
三年游子离乡思,阊阖门高露早凉。(“游子”指离家在外的人,“阊阖门”指长安城门名。)
逐句释义如下:
- 在微弱的烛光下看到银色的溪流流淌,远处的山色被初升的太阳染成了淡青色。
- 红色的楼阁还未熄灭,但可以看到河边的倒影;绿色的城堡已经苏醒,晨曦的光芒开始照耀。
- 鸡鸣声悠扬传来,穿过宫禁之地;萤火虫飞舞,点缀在人们的衣服上。
- 离家已三年,我思念着家乡;清晨的阳光洒满长安城的西门,带来一丝凉爽的早晨气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充满诗意的清晨景象。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自然界中的美丽画面,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