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览程朱性理书,践履一意负心期。
古云三十骨骼成,轻暴气质若未移。
颜渊三十德行立,邓禹三十功业毕。
我今三十何为哉,少日已去老将来。
父祖教育良可哀。
为感洪君诉母苦,客灯独对泪如雨。
濡毫不管诗家数,为君草草传心语。

【注释】

  1. 程朱:指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和朱熹。
  2. 践履一意:脚踏实地,专心致志。
  3. 负心期:负君之期,有负于君的希望。
  4. 古云三十骨骼成:古人说三十岁的人筋骨已经成型。
  5. 邓禹: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功臣,曾为大司马,封侯拜将,后辞官归田,以德行为人楷模。
  6. 父祖教育良可哀:父亲的教育和教导令人痛心疾首。
  7. 客灯独对泪如雨:独自对着灯火,眼泪像雨水一样流个不停。
  8. 诗家数:写诗的技巧或方法。
  9. 濡毫:沾着笔墨。不关诗法(指写作技巧)的话;即不用管诗歌的写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洪氏慈节堂内所作,表现了自己年过三十仍无成就的苦闷心情及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起二句,诗人首先回顾自己读书时的情况。他读的是程朱性理之书,一心向往着圣贤之道,立志要以圣贤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负父母之望。然而,岁月匆匆,转眼间已到了而立之年,可是自己似乎仍未能有所建树。这两句中“践履”与“负心期”形成反义词,一方面表示自己脚踏实地地努力实践,另一方面则表示自己心中有着辜负父母的期望之痛。
    诗人从古人身上得到启发。古人三十岁时往往已经定型,无论学问还是气质都已经成熟。相比之下,自己似乎仍未能有所成就。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古今,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也暗示了自己的无奈和失落。
    接下来三句,诗人又从历史人物邓禹身上得到了启示。邓禹年轻时就有大功于天下,但最终却辞官归隐。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辉煌与荣耀,但同时也伴随着无尽的痛苦和遗憾。这与自己的处境何其相似啊!于是,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最后四句,诗人表达了对父亲无限的思念之情。他独自一人坐在灯下,泪水如雨般滴落。他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但自己却未能尽孝道,这让他对父亲的教导感到无比痛心。因此,他决定将自己的心事倾诉给父亲听,希望能够得到父亲的理解和安慰。
    这首《题洪氏慈节堂》是一首表现诗人对自己年过三十仍未有所成就的无奈和失落之情的作品。它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既有对父亲的深深思念,也有对自身不足的自我批评。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