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山气静,落日大江流。
潮涌千家雨,帆悬两岸秋。
发稀宜鹖冠,寒重著羊裘。
不尽古今意,还登太白楼。
【注释】
苍茫:广阔无垠,辽阔。落日大江流:夕阳西下,长江水流湍急。千家雨:指连绵不绝的雨水洒落在江上。帆悬两岸秋:船帆高挂,秋天的景致。发稀宜鹖冠,寒重著羊裘:头发稀疏了适合戴乌鸦羽做的帽子,寒冷的时候穿上羊皮袍。不尽古今意:无法表达出古今所有的意境。太白楼:李白曾在此居住并创作过许多诗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安徽采石矶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伤。
首联“苍茫山气静,落日大江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观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壮阔,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苍茫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颔联“潮涌千家雨,帆悬两岸秋”则进一步展现了江水流动带来的变化。潮汐的涌动带来了如雨般的水汽,而船帆悬挂在两岸之上,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这一联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江水的动态美。
颈联“发稀宜鹖冠,寒重著羊裘”则转入对个人境遇的描述。诗人感叹自己的年华老去,头发稀疏,适宜戴上鸟冠来点缀;而当天气变冷时,便需要穿上羊皮袍来保暖。这两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尾联“不尽古今意,还登太白楼”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虽然感慨于自己无法完全表达出古今所有的含义,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太白楼,继续他的诗歌创作。这里的“太白楼”指的是李白曾经居住过的楼阁,象征着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生、自然和艺术之间关系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