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淮清波底月,迢递钟山何处。
飞烟迷燕幕。
有百种呢喃,差池相妒。
桂子三秋,荷花十里,曾忆当年事否。
更结绮临春,奈美人尘土,风流已误。
况雨汛糟丘,风喧歌管,泪干丝絮。
飘零如逆旅。
看魂梦、千里随烟渡。
宁知道、花晨月夕,地角天涯,乌啼更有谁回顾。
春去几多时,烦问取、怎生留住。
恨芳草、斜阳路。
青山相忆,见说高门如故。
鲍照芜城欲赋。
诗句释义与赏析:一片淮清波底月,迢递钟山何处。
在这句诗中,“一片淮清波底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景象,月光如水般倾泻于淮水之上,波光粼粼之中映出一轮皎洁的月亮,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而“迢递钟山何处”则通过表达对远方钟山山脉的遥望,传达了一种淡淡的迷茫和寻觅之情。两句诗合在一起,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体现了其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与追寻。
译文:
一片清澈的淮河水面上倒映着皎洁的明月,遥远的钟山之巅究竟隐藏在何处?烟雾缭绕中仿佛有燕子的倩影掠过燕幕。无数的呢喃声交织在一起,相互嫉妒着彼此的美丽。桂树在秋天绽放着香气,荷花盛开于十里长堤,让人不禁怀念起那些往昔的岁月。如今更加怀念昔日繁华的临春宫,却见美人已化为尘土,曾经的风采早已不再。再看到雨后泥泞中的糟丘、风中传来的歌管之声,眼泪已流尽,丝线般的思念也随之飘散。漂泊如同旅途中逆旅,魂梦随风远渡,不知花晨月夕之地,乌啼之声是否还能引起谁人的回眸。时光流转,春天逝去了多少时日,烦请解答,如何能让这芳草消逝,让美好如夕阳般永恒。青山依旧,相忆中听闻高门依旧如故。想起鲍照在《芜城赋》中想要抒发的感慨。
注释与解析:
- 淮清波底月:淮河之水清澈透明,月光照射在波纹之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迢递钟山何处:形容钟山之高远和难以抵达,表达了诗人对钟山的向往和追寻。
- 飞烟迷燕幕:烟雾弥漫中,燕子的身影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
- 百种呢喃:各种鸟儿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 差池相妒:各种鸟儿之间相互嫉妒对方的美艳,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 秋桂三秋,荷花十里:描述秋季里桂花的香气和荷花的美景,唤起人们对美好的回忆。
- 结绮临春:指历史上某个王朝的贵族们在临春阁中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景。
- 美人尘土:比喻被世俗所污染,无法保持原本的美好。
- 风流已误:意味着曾经的风流韵事已成过去,现在只能成为人们的回忆。
- 况雨汛糟丘:雨水泛滥成灾,象征着混乱和灾难。
- 风喧歌管:风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热闹的气氛。
- 泪干丝絮:泪水已经干涸,只剩下思恋之情如同细丝般缠绕。
- 飘零如逆旅:比喻自己如同在外漂泊的旅人,无依无靠。
- 魂梦千里随烟渡:灵魂和梦想穿越千里之遥,如同随烟雾飘过江面。
- 花晨月夕,地角天涯:形容时间流逝迅速,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留住美好时光。
- 乌啼更有谁回顾: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离别的悲凉,无人回首曾经共度的时光。
- 春去几多时:春天已经过去了很多个年头,询问如何挽留住流逝的光阴。
- 烦问取、怎生留住:烦请解答如何才能留住春天的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晚秋图景,通过对比与反衬展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深深感叹和无奈之情。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精细描绘,诗人不仅传递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抒发了对人事变迁、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慨。整首诗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是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