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江城据石头,唐碑独自枕寒流。
素王庙貌临闉上,晓日苍苍照画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然后结合诗歌创作背景理解作者情感以及相关注释和标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结合重点词语概括诗句大意即可。

过阳朔:经过阳朔。

阳朔江城据石头,唐碑独枕寒流。

阳朔:今广西阳朔县,古称严州。江城即桂林城,位于漓江西岸。据:倚靠。石:指象山的岩石,在桂林东北漓江东岸的青翠山上。

唐碑:唐代所刻的碑文,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枕:靠着。

寒流:清凉的江水。

素王庙:祀孔子的庙宇。

庙貌:庙貌是指庙宇中的建筑与装饰,这里特指孔子庙。

闉(yīn):城门外的短墙。

画楼:有彩饰的楼阁。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览阳朔后,看到当地风景名胜,不禁想起古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篇,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答案】

译文:

阳朔江边城池依傍着岩石,唐代的碑铭独自枕卧在清凉的江流。

庙貌巍峨屹立于城门之外,清晨阳光洒满画楼。

赏析:

写出了诗人游览阳朔后的所见之景。“阳朔江城”点出了地点,“据石头”交代了位置,“唐碑”表明了景点的性质,“孤枕寒流”则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阳朔山水的秀美风光。第二句写人文。“素王庙”,指的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临闉上”点明了庙宇的位置,“晓日苍苍照画楼”,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图景。此二句中,诗人巧妙地将山水景物与人联系起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现人的情感变化,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