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轻雨落尘沙,送子南行访汉槎。
为寄音书大庾岭,腊前有客看梅花。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友人刘日升远赴南方的送别之作。
灞水桥边,细雨飘洒,落满了尘沙。诗人要送刘日升前往南方,去探访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时乘的船(汉槎)。在腊月之前,有位客人要去大庾岭看梅花,所以诗人特意为刘日升写了这首送别诗。
“灞桥轻雨”点明送别之地;“落尘沙”暗示了天气的寒冷,同时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子”指刘日升,这里用作敬称,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与关切。“南行”表明朋友要离开长安,到南方去了。“访汉槎”则表明友人这次南下的目的。“槎”是指木筏或小船,古人认为乘着木筏或小船可以像大禹治水一样到达南海。“汉槎”即指传说中的汉代木筏,这里代指南方。“寄音书”说明友人此次南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听北方的消息。“大庾岭”是五岭之一,山高林密,气候寒冷,是南北交通的要塞,也是古时南北往来的重要关隘,因此诗人特别提到了它。“腊前”即冬至前的腊月,也就是阴历十月。“有客”指有位过客,“看梅花”则是这位过客此行的目的。“有客”和“看梅花”都是写景,但“有客”更切题。“腊”字写出了季节特点,而“梅花”则是冬天的象征,这两句既写出了季节特征,又突出了冬末春初的特点。诗人通过这几句景物描写,把时间、空间、人物等要素都交代清楚了。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内容丰富,结构紧凑,意境深远,语言精炼而又含蓄,富有韵味。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看到了灞桥上送别的场景,听到了灞桥轻雨的声音,感受到了大庚岭的严寒和梅花的清香。整首诗既有深厚的思想内容,又有优美的艺术形式,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