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相逢簇绣鞍,客中重见别离难。
新诗为写齐纨扇,一度相思一检看。
【注释】
簇:聚拢,指聚集。
客中:客居他乡。
齐纨扇:用齐地出产的细白绢制成的扇子。
一度:一次,指每度(次)。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诗人与友人在家乡相逢,彼此都骑着绣鞍马,相聚在一起,十分高兴。但当朋友要离开时,两人却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第三四句写离别后的感想。友人临行时赠给诗人一把新扇子,诗人反复把玩,不禁又想起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一幕幕。
乡里相逢簇绣鞍,客中重见别离难。
新诗为写齐纨扇,一度相思一检看。
【注释】
簇:聚拢,指聚集。
客中:客居他乡。
齐纨扇:用齐地出产的细白绢制成的扇子。
一度:一次,指每度(次)。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诗人与友人在家乡相逢,彼此都骑着绣鞍马,相聚在一起,十分高兴。但当朋友要离开时,两人却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第三四句写离别后的感想。友人临行时赠给诗人一把新扇子,诗人反复把玩,不禁又想起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一幕幕。
【注释】 寄友 其二:寄给朋友的诗,第二首。 风高楚天碧:秋风劲吹,天空湛蓝。 秋醉凤凰池:秋天饮酒如醉酒于凤凰池中。 京国三年客:京城为国都,故称“京国”,在这里作第三者,即诗人自己。作者曾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官,因事被贬,在京都长安生活了三年。 扁舟归独迟:乘扁舟回故乡,回家晚了一些。 满倾桑落酒:把桑椹酿成的美酒斟满酒杯。 折尽桂花枝:折下桂花枝
【注释】 妊姒:指周武王的妻子太王姬昌。兴周祚:复兴周国。涂山启:指商朝始祖契,在涂山娶到有氏之女简狄,生下商汤。万方仁覆:天下都受到仁德的覆盖。奕世:子孙众多。壸仪:礼法。元宫:即元子,指太子。赤子:指太子或婴儿。天永藏:上天永远保佑和保存。哀歌:悲叹的歌。逝水:流去的水。河汉:银河。 【赏析】 这首诗是哀悼太皇太后的挽歌。从诗中可知,太皇太后是周武王的妻子,她在周文王时去世,故称“兴周祚”
寄胡学士光大的第二首诗,诗人通过对胡光大深厚的情谊和对历史文献的珍视进行了表达。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 上蔡音书近:指与胡学士通信的书信频繁,表达了对胡学士的思念之情。"上蔡音书"可能是指胡学士的籍贯,而“近”表示诗人收到这些书信的时间并不遥远。 - 高谈复论文:形容胡学士在学术上的高论或论文,诗人通过这个词语展现了胡学士学识广博、讨论问题时言辞犀利的特点。 -
【注释】前日:前天。及:到达。柴扉:简陋的柴门。行休:停止。得女寄来诗,是说你的女儿寄来了你的诗。处世如梦:指人生如同梦幻一般。劳生:劳累的生活。冰霜惟自洁:比喻只有自己能保持纯洁。穷达任何知:不论贫富贵贱,都没有什么可知道的。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其女儿胡光大的作品。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女儿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观。 首句“前日及柴扉”,诗人回忆起了与女儿相见的情景
【注释】: 1. 寄友 其三: 诗作名。 2. 鹤发重华簪:形容人的头发洁白如银,华簪即簪花,比喻为官者清正廉洁。 3. 都门:指都城长安。 4. 家传三世学:家传是指祖辈传给父辈,父辈传给子孙的学问和技艺。三指的是三代。 5. 橐:古时用竹筒盛钱物。 6. 二疏金:指朝廷中两位有才能但未被任用的官员(疏,通“书”)。 7. 圣主:皇帝。恩如海:恩德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8. 故山:指故乡的山。
诗句释义: 1. “虚檐迸玉鸣,入夜转分明。” - 描述的是听雪的声音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虚檐"可能是指屋檐不完整的部分,"迸玉鸣"形容声音清脆响亮,如同玉石碰撞。 2. “风响不相似,雨声无此清。” - 表示风声和雨声都不如雪声清脆,这里突出了雪的声响给人带来的独特感受。 3. “倚窗情不倦,拨火耳须倾。” - 诗人靠在窗户旁边,听着雪声,情感难以平静,甚至需要借助烧火来驱散心中的寂寞。 4
【诗词正文】 赠东平侯韩勋之云南 青春二十馀,文武竟谁如。 手握千钧鼎,胸蟠万卷书。 誓心依日月,尽力剪夔魖。 称尔封侯贵,云台画匪虚。 【注释】 (1)二十馀:二十,多用于数词后表概数。余:指人的年龄已过二十岁。(2)文武:指文事武备。竞:争。如:比。比喻或比拟。(3)千钧鼎:形容权力大、责任重大。(4)万卷书:形容学识渊博。(5)依日月:比喻志向远大,立志高远。(6)剪夔魖:比喻为国除害
【注释】 回京:回到京城。 逐客:被驱逐出境的客人。 圣恩宽逐客,万里听归来。 圣恩:皇帝的恩德。宽逐客:皇帝对被驱逐出境的客人宽恕了。 万里:指遥远的路程。 听归来:听到归家的消息。 未上凌烟阁,先登望海台。 凌烟阁:唐太宗在凌烟阁画功臣像的地方。 望海台:登上望海台远眺大海。 水翻翠浪拥,地拓碧天开。 水翻翠浪拥:水波翻涌,好像绿色的波浪拥过来。 地拓碧天开:大地被拓展开来
【释义】 太皇太后挽歌 其二:辅政的太后辅佐皇上,承天命协和圣谋。天上的星辰照亮帝座,月亮照耀着神州大地。仙驭远去蟾宫,祥云收拢凤阙。天下万方都失去了依靠,我泪湿了清秋。 【译文】 太皇太后挽歌 其二 辅助帝王,治理国家; 上天赐福,智慧谋略。 星星闪耀,照亮王座; 明月照耀,辉映中华。 仙人驾着车马,飞升到天宫; 祥云消散,凤阙收回。 天下万方,失去依靠; 泪水洒满秋天
【注释】 登天府:登上天子的宝座,指当皇帝。声名举国传:名声传遍全国。 凤池:凤凰池,汉代皇宫中养鸟的地方,此处代指宫廷。禁苑:皇宫的园林。 威凤:比喻帝王。青云:比喻高官厚禄。祥麟:吉祥的麒麟,这里借指贤才。 上林:指皇宫中的上林苑,古代皇家的园林。锦衣还: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家。 【赏析】 《寄友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寄友”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和期望之情。首句直抒胸臆
【解析】 此诗是作者送别友人上京之作。诗的首二句写诗人在梅雨将收之际,送友登程,一路晴爽。“马蹄轻”与“簪缨集”,形成鲜明对照,既见诗人送行时的轻松愉快之状,又写出友人高远的志向。“大安桥”即大安桥驿,为古时送别之所,“簪缨”指文士,“玉京”代指京城长安。“上玉京”意即去赴京城长安应试。最后两句写诗人送别的地点和目的。 【答案】 译文: 梅雨初收,天刚蒙蒙亮,诗人送别友人上路
【注释】 高峻:即高适。“峡江送”三句,是说诗人在峡江送别好友高适于此。从容语笑:意谓谈笑自如、态度从容。天真:纯真自然。交谊:指与朋友的交情。平生:一生之中。有几人:有几份。多情:多愁善感。柳条新:柳条发青,春天到来之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峡江送别好友高适于此的情景。 首句“从容语笑见天真”,用一“见”字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说话和笑谈之间。“从容”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神态
【解析】 本诗的注释是:1.高峻:这里指诗人的朋友,名不详。 2.锦江:指成都的锦江。“风细”即风很柔和。 3.阳关曲:古代送别时所唱的歌调,此处泛指送别歌曲。 4.汪伦:字季陵,李白的朋友。 【答案】 译文:新长出的竹子像利戟一样笔直,草儿绿茵茵一片;轻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不忍唱那三叠《阳关》曲,却胜过了汪伦送别的歌声。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中间插入朋友的姓名
诗句原文 再次前韵的译文: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一首词出自宋代词人的周密《采桑子·再次前韵》。上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月亮爬上了柳树的梢头,诗人和心爱的人在黄昏后相会。下片则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份情感的珍视和不舍,同时也流露出一丝离愁别绪。 译文: 在一个月圆之夜,诗人与心爱之人在黄昏时分相聚。月光洒在柳树的梢头,两人的影子在湖面上摇曳生姿,仿佛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他们漫步在月光下
【注释】 (1)十九年:指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到乾元元年(758年)史思明降。 (2)又别意重重:重重叠叠,言别时的心情十分沉重。 (3)煎茶:用开水沏茶。 (4)明月:指月光。 (5)弹琴:即弹琴。 (6)晓钟:早晨的铜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乾元二年(759年)春与友人萧世英分别时写的。首句点题,表明两人分手已经十九年了,这“十九年”中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友人刘日升远赴南方的送别之作。 灞水桥边,细雨飘洒,落满了尘沙。诗人要送刘日升前往南方,去探访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时乘的船(汉槎)。在腊月之前,有位客人要去大庾岭看梅花,所以诗人特意为刘日升写了这首送别诗。 “灞桥轻雨”点明送别之地;“落尘沙”暗示了天气的寒冷,同时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子”指刘日升,这里用作敬称,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与关切。“南行”表明朋友要离开长安,到南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