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命趋朝出紫宸,一官初授渥恩新。
来时共泛西江月,去日平分上苑春。
彭蠡望穷怀故国,洞庭到处是通津。
华容凋弊劳苏息,莫对双松岸帻巾。

【注释】

紫宸:古代帝王所居之处,这里指代皇帝。一官初授渥恩新:新授官职,受到皇帝的深厚恩惠。来时共泛西江月:去时同游西江。彭蠡望穷怀故国:登上彭蠡山眺望远方,思念着故乡。洞庭到处是通津:湖广之地,处处都是通往各地的要道。华容凋弊劳苏息:华容县凋敝荒芜,需要有人加以整治,使之兴盛。莫对双松岸帻巾:不要对着两棵双松树发呆,应该振作精神,治理华容县了。

【赏析】

本诗为作者在华容任职期间所作。诗人在朝中拜命,出宫之后赴任华容,途中游览西江、上苑,最后来到彭蠡山,看到家乡景象而思念故国;同时,他看到洞庭湖一带到处是通向各地的要道,深感华容县荒废萧条,需要有人前去治理。因此写下此诗,勉励自己要振奋精神,为华容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联:“拜命趋朝出紫宸,一官初授渥恩新。”诗人在朝中拜命,即拜见皇帝并接受任务后,就离开紫微皇宫。“一官”指新任的官职,“授”指授予官职,“渥恩”指皇帝给予的新恩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从朝廷到地方任职的过程和心情。

颔联:“来时共泛西江月,去日平分上苑春。”诗人来到华容时正值春天,与当地人一起乘船游览西江,观赏着美丽的月亮和两岸风光;离别时则把春天的景色平分给了大家,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当地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

颈联:“彭蠡望穷怀故国,洞庭到处是通津。”诗人登上彭蠡山远眺,心中无限思念故乡;同时,他也看到洞庭湖一带到处是通向各地的要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职责的认识。

尾联:“华容凋弊劳苏息,莫对双松岸帻巾。”华容县荒废萧条,需要有人前去治理;不要面对这两棵双松树发呆,应该振作精神,治理华容县了。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对于华容县现状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

整首诗通过诗人在朝中拜命、出紫微皇宫、来到华容县的经历,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诗中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