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何意态雄且杰;不露文章世已惊。
【注释】
是:这;意态:气质、气度;雄且杰:雄壮杰出。不露文章:不显露文才;惊:惊讶。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诗中通过写画家的“意态”及“文章”,赞美了画家的艺术成就。全诗用典,含蓄蕴藉,既表现了诗人对画家艺术成就的赞赏,同时寄寓了作者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是何意态雄且杰;不露文章世已惊。
【注释】
是:这;意态:气质、气度;雄且杰:雄壮杰出。不露文章:不显露文才;惊:惊讶。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诗中通过写画家的“意态”及“文章”,赞美了画家的艺术成就。全诗用典,含蓄蕴藉,既表现了诗人对画家艺术成就的赞赏,同时寄寓了作者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元旦 老天留我报君身,惆怅蹉跎又一春。 几度丹心连血呕,数茎白发带愁新。 回思往事真堪笑,自幸更生似有神。 璞在不妨仍泣献,踟蹰无计达枫宸。 注释: 1. 元旦:古代的新年,即春节。 2. 老天留我报君身:指命运或天意安排某人去完成某项任务或使命。 3. 惆怅蹉跎又一春:意为岁月流逝,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4. 几度丹心连血呕:形容忠心耿耿到极点,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5. 数茎白发带愁新
诗句解读 1 短鬓娑婆乌布巾 - “短鬓”指的是头发很短,“娑婆”是形容人头发散乱的样子。“乌布巾”则是指黑色的头巾。整体而言,这句话可能描绘了某人的外貌特征,可能是在描写一个头发短且颜色较深的人物。 2. 分明天地一狂人 - “分明”表示非常清晰或明显,“天地一狂人”则是说这个人就像是天地间唯一疯狂的人一样。这可能表示此人行为举止异常、与众不同。 3. 忧时泪应笙歌落 -
诗句: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译文:看着天空中漂浮的白云,仿佛它们也感受到了你的离去,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你即将远行,不知道这次离去会给你带来什么。 关键词解释: - 寥落白云:形容天空中的云朵稀疏、空旷,给人一种寂寞、孤独的感觉。 - 司半虚:司,在这里指代“主持”或“管理”。虚,空虚、不充实。合起来就是主管、主持的意思。 - 西曹:古代官府的一种设置,专管某方面的事务。月满幽人榻
【注释】: 和赵兵马海壑韵 残魂零落又经年,尽日凄然掩泪眠。 啼鸟似怜人寂寂,空楼独对月娟娟。 死生浪寄乾坤外,勋业虚思泰岳巅。 还草万言书欲上,踟蹰何处是尧天。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凄凉生活,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首联“残魂零落又经年,尽日凄然掩泪眠。”诗人用“残魂”和“零落”来形容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注释: 怅望霓旌拂曙晖,嗟君此去故人稀。 南山判草更谁易,北极恩光伴尔归。 晚树喜承新雨露,春风醉舞旧斑衣。 汉廷此日须元礼,早促仙舟赴帝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豪迈的笔调,热情地送别李东明赴任北直隶。全诗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 首句"怅望霓旌拂曙晖",意思是在清晨霞光照映下,看着彩旗飘扬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惆怅和不舍。这里的"怅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
立春和平山韵 残雪禁春亦不迟,晴烟送暖入帘帏。 香飞别院梅初发,影过新痕日渐移。 风卷寒云山曝画,晴归庭树鸟吟诗。 年来疏懒涩佳句,欲报琼瑶愧项斯。 注释:残雪尚未融化,春天已经来临,但天气并不寒冷,晴空万里的阳光透过窗帘,送来了温暖的气息。梅花在庭院里绽放,花香四溢,仿佛是春天的气息。树枝的影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变得模糊,就像时间在推移,岁月在流转。山风吹动着寒冷的云朵,让它们在山顶上暴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哀愁。以下是逐句释义: 风满孤城泪满巾,高寒偏傍薄衣人。 注释:风大得连城门都感到寒冷,泪水也打湿了头巾。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冷天的感受。 晴烟亦逐阴云冷,诗思应随白发新。 注释:晴朗的天空中的烟气也随着阴云变得寒冷。诗思也随之变得更加清晰,因为头发变白了。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归去此身方属我,愁来何事最伤神。 注释:当我离开这个地方时
【注释】 彤云:赤色的云。迷:笼罩,遮蔽。白昼:白天,指太阳。凉落:凉爽。暗风尘:昏暗的风沙。圜(yuán)城:古代筑有高墙的圆形城邑。别:另外。 【赏析】 “苦冷”是诗题,也是全诗的中心意象。首联两句,写苦寒之境,诗人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个极富色彩的画面:彤云蔽日,白昼如夜;凉风扑面,尘气弥漫,天地间一片苍茫、沉寂、阴冷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无边无际、凄冷空寂的境界之中。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句翻译诗歌,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技巧以及主题思想等,最后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本诗前两句是写屋梁上的月光映照下,仿佛自己也在思念着什么
【注释】: 宇宙到头俱梦幻,生人何必叹云泥。 疏狂见惯荣枯事,鸦鹊从今俱慢啼。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在《答张参》诗中写道:“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羲皇民。”(《全唐诗》卷三八五)可见他早年的出处是渔樵隐逸的生活。但当他步入仕途后,又曾做过“左拾遗”,这使他感到十分荣耀(见《酬崔侍御过象县见寄》)。但很快他就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江浦参军
【注释】 1. 论学四首其一:这是第一首,共四首。 吾人为学学为人,要学为人莫远人。——我们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受人尊敬的人,不要远离人群,远离社会。 耳目聪明今现在,言谈抵对更何真。——我们要学会用智慧去观察世界,用智慧去理解他人。在与人交流时,要真诚、坦率,不虚伪。 此时岂属修为力,当处无劳说梦频。——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夸张,只需要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注释:感慨千年绝学来到世间,徒然将影响自己怀疑猜忌。 悬思妙悟反而成为梦境,更说真修转属错误。 万里之路只从脚下开始,六经都把现前的道理概括。 平平是法无凡圣之分,直接向羲皇未画之前开扩。 赏析:本诗以诗人对学问的感悟为线索,通过“感慨”、“悬思”、“更说”等词来表达诗人对于学问的理解与认识。 诗人感叹千年绝学降临世间,但却被自己怀疑和猜忌。这里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认识和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正误。此诗为诗人论学之作。“无圣无凡无不同”是说圣人与凡人、有道之人与无道之人并无区别;“希贤希圣错施功”是说追求圣人或贤人,或者追求圣人或贤人一样的人,这是错误的做法。“身心背戾从兹起”,是说因为这种追求,导致身体与心违背。“梦觉纷纭何处通”,是说梦醒后纷乱的事情找不到出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万里在焦山渡扬子江时,怀念友人并感叹人生短暂的情感。 焦山碍月亭联 - 诗句原文:焦山碍月亭联 - 译文:焦山阻碍了月亮的照耀,让人难以欣赏到月亮的美丽。 - 注释:焦山(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因为形状酷似一个古代的酒坛而得名。 杨子怀人渡扬子 - 译文:杨子在水中渡过扬子江,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 注释:杨子,即扬雄,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注释: 仰止轩联:这是一副对联,上联是“人莫心高”,下联是“事由天定”。 人莫心高:不要过于自信或自负。 自有生成造化:事物的发展自有其自然的规律和力量。 事由天定:事情的结果由天决定。 何须苦用机关:何必苦苦地运用智谋和手段? 赏析: 这副对联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人生在世,不应该过于自信或自负,应该顺应自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认为人生的一切都应该顺其自然
因前作谕鸦鹊 其二 可厌老鸦常折翅,依人喜鹊亦空啼。 长安公子多飞弹,且向云山深树栖。 注释: 可厌老鸦常折翅,依人喜鹊亦空啼。 讨厌老乌鸦总是折断翅膀,依赖人类的喜鹊也无非只是空悲啼。 长安公子多飞弹,且向云山深树栖。 长安的公子们都喜欢打鸟,喜欢在云山中深树栖息。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继盛的《因前作谕鸦鹊 其二》。诗中描绘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看法。对于老鸦和喜鹊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