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寺置何年,大唐贞观岁。
中藏白石碣,上刻前贤字。
地居古河边,门临野无际。
忆我读书时,寒榻同僧睡。
【注释】楞严寺:唐代名刹,在山西阳城。此诗追忆昔游。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追忆昔日游览楞严寺的旧事而作的四首中的第二首。首联点出楞严寺建于贞观之年(627年),颔联写楞严寺内的白石碑和前贤手书,颈联写楞严寺的地理位置和当时僧徒的生活状况,末联写自己当年读书时的情景。全诗语言平实,叙事简洁,但感情真挚,给人以亲切感。
此寺置何年,大唐贞观岁。
中藏白石碣,上刻前贤字。
地居古河边,门临野无际。
忆我读书时,寒榻同僧睡。
【注释】楞严寺:唐代名刹,在山西阳城。此诗追忆昔游。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追忆昔日游览楞严寺的旧事而作的四首中的第二首。首联点出楞严寺建于贞观之年(627年),颔联写楞严寺内的白石碑和前贤手书,颈联写楞严寺的地理位置和当时僧徒的生活状况,末联写自己当年读书时的情景。全诗语言平实,叙事简洁,但感情真挚,给人以亲切感。
《八月初八日饮刘参戎对月亭》是明代诗人杨巍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亭静之夜的美景以及与友人共饮的情景。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下面将逐句进行赏析: 1. 诗句解读: - 亭静月娟娟:“亭静”形容环境宁静,没有喧嚣,给人以平和的感觉;“月娟娟”则指月亮明亮而美好,给人一种温柔、宁静的感受。这里的“静”字还暗示了时间的静止
宿太安驿 长路客心倦,悬崖暮景斜。 壑深云并黑,夜久月初华。 短烛啼山鬼,高风动塞笳。 王城知渐近,犹自梦烟霞。 注释: 1. 长路客心倦:长途旅行的游子,内心感到疲惫。 2. 悬崖暮景斜:傍晚时分的景色,悬崖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倾斜。 3. 壑深云并黑:深深的山谷里,云雾弥漫,天色变得暗淡。 4. 夜久月初华:夜晚漫长,但月亮的光芒逐渐出现。 5. 短烛啼山鬼:用短小的蜡烛照亮
雪后风兼起,山空路转寒。 岂堪多病体,犹未歇征鞍。 下驿灯来少,盘河夕渡难。 海乡茅屋在,高卧羡袁安。 我将深入解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人简介:杨巍(生卒年不详),字子升,号东里,明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以豪迈激昂为主,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赞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句原文与注释: - “雪后风兼起,山空路转寒。” ——
【注释】 盘陀:指曲折。次韵二首:第二首诗的韵脚与第一首诗相同。岁晚犹行役(yīn),犹:还。年老体衰,还奔波在外当官。带雪高:山道上积雪很高,路难行走。双鬓改:两鬓已斑白。国计: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此心劳:此心牵挂着国家的事。暗涧冰冲断:涧中暗处冰层被冲断了。危峰天植牢:危崖上长出了牢固的树木。今宵应不寐,霜月满亭皋(gāo):今夜应当睡不着觉,因为月光皎洁,照在亭台上。 【赏析】
【注释】 役役:奔波不停的样子。怜:怜悯,同情。役役:指劳苦奔波。 驱车(qūchē):驾车出行。西复东:从西往东走。 客心:旅居异乡的游子之心。塞草:荒凉的地方生长的杂草。 世事:世间的一切事物。入:进入。秋风:比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簿书:官府文书。倦:疲倦。 只应:只应该。沧海:大海。 高坐:端坐在上。学渔翁:像渔翁一样悠闲自在地生活。渔翁:在《庄子·刻意》中,有一则故事
注释: 怅望空垂泪,淹留岂为官。 君亲情独苦,去住意俱难。 野阔山云暮,风高塞草寒。 几时拜家庆,莱彩一承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了作者在塞上的孤寂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诗作。 1. “怅望空垂泪” - "怅望":形容作者因思念家乡而感到惆怅。 - "空垂泪":指泪水不自觉地流下。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2. “淹留岂为官” - "淹留":长时间停留在某地
注释: 行板桥山中:在行板桥山的山中行走。 霜崖出野馆:白色的山崖从野外的馆舍中露出来。 苔径入松云:长满苔藓的小径通向松树和云雾之中。 峦气晴还湿:山峰的气息在晴朗的天气下仍然湿润。 水声断复闻:水流的声音时断时续,又再次传来。 隐居惟此好:只有隐居在这里最好。 讵敢负明君:岂敢辜负贤明的君主。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行板桥山中的所见所感。首联描绘的是诗人登山途中的景象
武乡 万壑斜阳里,寥寥一县楼。 所经多乱石,几处是平畴。 甲岭雪长在,漳河冻不流。 民生困已极,那忍更徵求。 注释: 武乡:指武乡县。 万壑:无数的山间壑谷。斜阳:夕阳,这里指黄昏。 寥寥:空荡,这里指荒凉。 县楼:县衙的楼房。 所经:经过的道路。 多乱石:有许多石头。 几处:几个地方。 平畴:平坦的原野。 甲岭:指太行山的主峰之一,位于今山西省壶关县境内。 雪长在:山上的积雪常年不化。 漳河
过鹞子峪 十里松间路,松声杂鸟声。 山云多变态,野水自纵横。 古木题诗坐,悬崖下马行。 可怜幽绝处,只是近边城。 【注释】: - 过鹞子峪:通过鹞子峪的旅程 - 十里松间路:在松树之间走了十里路 - 松声杂鸟声:松树叶子发出沙沙的声音,加上鸟叫,形成美妙的自然声音 - 山云多变态:山上的云彩变化无常 - 野水自纵横:野外的水流动自如 - 古木题诗坐:古代的树木上刻有诗歌 - 悬崖下马行
【注释】 窈窈:幽深的样子。 山边寺:山边的寺庙。 青青:青翠茂盛的样子。 虚寂:空虚寂静。 翻动:搅扰。 晋城:指太原,古称晋阳。 云愁:形容云彩低垂,像人一样愁容满面。 前途知己少:前程中知心的人很少。 高吟:高声吟咏。 【赏析】 这是一首留别诗,写送别之情。诗人在松林山边送别众友,心中不免惆怅、忧伤,于是写下了这首留别诗。首联“窈窈山边寺,青青松树林”,写山边寺和松树林的景色
马谷近愚谷,所以人迹稀。 马谷山靠近愚谷,因此很少有人来往。 昔名乌鹊山,不见乌鹊飞。 过去它叫做乌鹊山,现在却没有乌鹊飞翔。 惟有紫蕨菜,其苗高且肥。 只有一种紫色的蕨菜,它的幼苗又高又嫩而且很肥。 洞口封白云,专待主人归。 山洞口被厚厚的白云封锁着,只等主人回来才能打开。 注释: 1. 马谷(yù gǔ):地名。在今山西省阳城县北。 2. 愚谷(wú gǔ):地名。在今山西省阳城县南。 3.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偶然读到元次山的诗《西阳城》,想起过去与元次山的游历,于是创作了四首诗来怀念他。这首诗是其中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去城三里遥,亦无客来往。 "去城三里遥" 指的是作者离西阳城有三里的路程。"亦无客来往" 表示那里没有人来往,没有客人到访。这可能是诗人对于那个地方的描写,也可能是他对那个地方的感慨,或者是他在那个地方的生活状态的反映。 本是老农家,荷锄非勉强。
苦寒行 沁州山中作 凌晨登陟龟山岭,曲折险路难以攀。抚时岁月匆匆逝,大雪覆盖崇山巅。寒气逼人生危崖,枯枝败叶鸟啼间。薄绵衣裹仍感冷,仆人仆从皆衣衫单。路边有民居,柴门掩映于空山。壮年者四处奔波,老翁卧草中待春。天下多变故,征召日忙未停歇。建筑急迫边尘满,汉关烽烟蔽天明。壑深水不流,我泪独自潺湲。凭谁叫阊阖天,早使阳春回人间
【注释】 仲尼:指孔子。海:这里指大海,也暗喻人生如海。 须:必须。荷:背负。锄:农具,用来翻土、除草的农具。刺:渔具。船:小船,泛指渔船。怜:同情。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元好问追忆自己旅居陕西时,偶然读到了友人元次山(西阳城人)的诗《过西阳》后有感而作的。此诗前两句“海中”和“岸上”,分别比喻了人生旅途与隐居田园。中间四句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
【注释】 1. 读友:指读书的伴侣。集:指《文选》。 2. 独:独自地。 3. 一编书:《文选》中的一篇文章,作者为陆机的《文赋》。 4. 喧:喧闹。 5. 倏(shū)以蕃:忽然茂盛起来。 6. 兀兀:形容专心致志的样子。 7. 欲: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友人谈诗时所作。首句写自己静坐读书的情景;次句写门外的两只鸟在鸣叫,似乎在说:“你一个人在这儿读什么呀!”三、四句写春天到来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送漳渠杨公分守云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 怅望云中城:指云中的古城,这里可能是代指某个具体的地名或者象征性地表达了一种遥远、难以抵达的感觉。 - 犹隔桑干水:桑干河(今属内蒙古)位于河北省境内,是黄河支流之一,因此“犹隔”表示距离遥远。 - 远道令人愁:长途跋涉使人感到忧愁。 - 况近单于垒:更不要说接近匈奴的堡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