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君万里谒枫宸,又向江湖老此身。
补传抱来空泣玉,新诗赋罢浪惊人。
愁中南国干戈在,雪里长淮道路贫。
荐士未如杨得意,绨袍虽赠亦沾巾。
嗟君万里谒枫宸,又向江湖老此身。补传抱来空泣玉,新诗赋罢浪惊人。愁中南国干戈在,雪里长淮道路贫。荐士未如杨得意,绨袍虽赠亦沾巾。}
诗句原文与译文
诗句解读
- 嗟君万里谒枫宸:表达了董三同对皇帝的尊敬和忠诚,同时隐含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 又向江湖老此身:描绘了董三同在官场上的孤独和挫败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归隐山林的向往与无奈。
- 补传抱来空泣玉:通过“空泣玉”来形容董三同的心情如同抱着一块玉石却无法真正拥有,反映出他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和失落。
- 新诗赋罢浪惊人:形容诗人创作诗歌后的激动与兴奋,同时也暗喻董三同面对现实时的无奈和挣扎。
- 愁中南国干戈在: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不安,也反映了董三同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
- 雪里长淮道路贫:描绘了董三同身处困境中的孤立无援,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荐士未如杨得意: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董三同对才能得到认可的渴望以及现实中的落差。
- 绨袍虽赠亦沾巾:通过“沾巾”一词形容董三同对于友情的重视和对恩人的感激之情。
注释
- 嗟君万里谒枫宸:指董三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惜万里迢迢前往京城拜见皇帝,表达了他的忠诚和决心。
- 又向江湖老此身:这里的“江湖”象征了官场,而“老此身”则暗示了董三同在官场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 补传抱来空泣玉:这里的“补传”指的是董三同为完成使命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即抱着一种希望,希望通过某种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而“空泣玉”则表示这种期望最终并未实现,反而带来了无尽的失望和悲痛。
- 新诗赋罢浪惊人:这里的“新诗”可能指的是董三同创作的诗歌,而“赋罢浪惊人”则表示他的创作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同时,这也反映了董三同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 愁中南国干戈在:这里的“愁中”可能指的是董三同内心的忧郁和焦虑,而“干戈”则代表了战争。这句话表达了董三同对国家和人民所处困境的担忧和忧虑。
- 雪里长淮道路贫:这里的“雪里”可能指的是艰难的环境或艰苦的生活条件,而“长淮道路贫”则表示这些艰难困苦的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 荐士未如杨得意:这里的“荐士”可能指的是推荐人才或提拔贤能的人,而“杨得意”则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人物。这句话通过对比董三同和杨得意之间的差异,表达了他对当前社会风气和个人才华被忽视的不满和无奈。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他对于改变现状的渴望。
- 绨袍虽赠亦沾巾:这句诗通过“沾巾”一词传达了董三同等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尽管他们身处困境,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朋友的忠诚和尊重,这种情感在他们的内心中深深地扎根。
赏析
《送董三同献春秋补传不遇还越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董三同的经历和内心世界。全诗不仅表达了对董三同遭遇的同情和理解,还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通过对董三同经历的详细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我价值。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传承。
这首诗不仅是董三同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整个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处境的真实反映,它通过董三同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并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