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过先子曾游处,触物逢人倍感伤。
每讶沧桑谁变改,翻悲天地有存亡。
当年渔父犹知德,旧日官衙不见墙。
向晚潮声和泪落,寒烟带日色苍苍。

【注释】

大沽河:指天津的大沽河。

先大夫:对已故父亲的尊称。

署:任。

过:经过。

偶:偶然,不经意间。

逢:遇见。

感伤:感慨忧伤。

沧桑:世事更迭变迁。

变改:变化。

翻悲:反而悲痛。

存亡:生与死。

渔父:指隐居的渔人,这里泛指隐逸之士。

官衙:官府。

向晚:傍晚时分。

苍苍:形容天色昏暗或烟云弥漫的样子。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作者在游历大沽河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之作。诗中通过描绘自己偶然经过先大夫曾经游览的地方时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首句“偶过先子曾游处”直接点明游历的对象和时间,同时暗示了此次游历的目的——缅怀先父。“曾游处”表明作者并非第一次来到这里,这为下文的感慨提供了背景。

第二句“触物逢人倍感伤”,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这里的“物”和“人”分别指的是自然景物与人,它们共同构成了作者游历时的视觉印象。然而,这些景物和人物却让作者感到无比伤感,仿佛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悲伤。这种伤感源于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第三句“每讶沧桑谁变改,翻悲天地有存亡”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感慨所在。这里的“谁变改”和“存亡”分别指向了世间的沧桑巨变与生命的存亡问题。作者不禁感慨万分:“谁能料到世事如此变迁,以至于连天地都显得如此渺小?”这种感慨既有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深深忧虑。

第四句“当年渔父犹知德,旧日官衙不见墙”则转向了历史的深处。作者回忆起当年先父曾游历过的渔父之地,虽然时光荏苒,但渔父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这让他感到欣慰。然而,当他看到昔日的官府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断壁残垣时,内心的失落与痛楚难以言表。这种对比更强化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之情。

最后一句“向晚潮声和泪落,寒烟带日色苍苍”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也是最富有诗意的部分。作者在傍晚时分来到海边,听到潮水声声,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思。此时,寒烟与夕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苍茫而深远的画面。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象征着作者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反思与感慨。通过对先大夫曾游处地的描绘与感慨,以及对其所见所闻的联想与想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艺术修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