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邑均田日,高才众所推。
岂期淮泗上,复见凤鸾姿。
海运终难讲,河漕要众思。
君家三策在,定不负明时。
临城逢贾少尹
下邑均田日,高才众所推。
岂期淮泗上,复见凤鸾姿。
海运终难讲,河漕要众思。
君家三策在,定不负明时。
释义:在下邑实行均田政策的日子,您因才能出众而被众人推崇。没想到在这淮水和泗水之间,又看到了您的才华。虽然海上的风波终究难以平息,但黄河的水运问题仍需大家共同思考。您家中提出的三条策略,我坚信一定能够实现,不会辜负这个时代!
译文:在下邑实行均田政策的那天,因为您的才能出众而被众人推崇。没想到在这淮水和泗水之间,又看到了您的才华。虽然海上的风波终究难以平息,但黄河的水运问题仍需大家共同思考。您家中提出的三条策略,我坚信一定能够实现,不会辜负这个时代!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与好友贾少尹的相遇中,对其才学的高度赞赏和肯定。诗中“下邑均田日,高才众所推。岂期淮泗上,复见凤鸾姿。”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贾少尹才华横溢、备受推崇的赞赏之情。诗人以“下邑均田日”为引子,点出了贾少尹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高才众所推”则直接赞美了其卓越的才智。接着,诗人通过“岂期淮泗上,复见凤鸾姿”两句,将贾少尹比作传说中的凤凰和鸾鸟,既表现了贾少尹的非凡才能和卓越品质,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敬仰。
第二联“海运终难讲,河漕要众思”两句,则是对当时水运问题的关注和担忧。诗人用“海运终难讲”来表达对海上风波无法平息的无奈,而“河漕要众思”则是对黄河水运问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责任感。
“君家三策在,定不负明时”一句,则是对贾少尹提出的三条策略的肯定和期待。诗人认为,这些措施不仅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好友才华的赞美,又有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同时,通过对贾少尹及其三条策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