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庙荒如此,曾登上将坛。
功高能盖世,名重不辞官。
魍魉夜岩啸,薜萝秋径寒。
全身兼报主,惆怅古来难。

【注释】

灵石,即今山东临沂市东南灵山。淮阴侯祠,汉将韩信的祠堂。

曾登上将坛:指韩信曾担任过楚王(淮阴)之职。登:登上。将坛,古代举行军事仪式的地方。

功高能盖世:功劳之大,超过一般人。

名重不辞官:名声很大而不愿轻易辞去官职。

魍魉(wǎn lǎng):古代神话中的鬼怪,这里借指奸佞小人。夜岩啸,夜间在山岩上发出声音。薜萝(bì luó):香草和萝藤。秋径寒,秋天的小路上寒气逼人。

全身兼报主:保全自己而报答君主。

惆怅:感慨、失望。古来:自古至今。难:艰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任兖州司马时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写韩信功高震主,身居高位却不肯轻易离去,最终身死狱中的历史悲剧,抒发了诗人对韩信功高震主,身居高位却不肯轻易离去,最终身死狱中的悲慨不平之情。

“一庙荒如此,曾登上将坛。” 首联开门见山,以史为鉴,指出韩信虽然身居将坛之位,但庙宇荒芜,说明其功大而不终。

颔联“功高能盖世,名重不辞官”进一步点明韩信的功大名高,即使有荣华富贵也不去追求。他深知功高震主,于是隐忍退让,不轻易求取更高的官爵。

颈联“魍魉夜岩啸,薜萝秋径寒”,描绘出夜晚山岩上的鬼怪叫声和秋天小径上凄冷的氛围,形象地表现了韩信身处险境,孤独无援的处境。

尾联“身兼报主,惆怅古来难”,进一步强调了韩信的无奈和悲哀,他虽然忠心耿耿,但却被小人陷害,最终身陷囹圄。这种历史悲剧让人深感惋惜和悲痛。

整首诗通过对韩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末路、功高震主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忠诚、正直的品质的赞美和推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