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寺皆山色,房房带薜萝。
松篁宁厌密,钟磬翻嫌多。
楼压云边树,池通江上波。
诸天新霁雪,乘月更宜过。

【注释】

雪霁游天界寺:天界寺位于今安徽歙县北,唐代诗人李涉曾在此作诗。

满寺皆山色:全寺都是青山绿水的颜色;“满”字形容山上的景色非常美丽。

房房带薜萝:寺庙的周围长满了薜萝。薜萝是一种攀缘植物,常缠绕在树木上。

松篁宁厌密:松树和竹柏树都不喜欢太密集的环境;“厌”表示讨厌或不喜爱。

钟磬翻嫌多:寺庙里的钟磬声音太多,让人感到厌烦;“磬”是古代打击乐器的一种,有多个音。

楼压云边树:寺院的建筑高耸入云,与云相接;“压”表示建筑高大,可以遮挡住云层。

池通江上波:寺院的池子通向江面,能看到江面上的波纹;“通”表示连接或相通的意思。

诸天新霁雪:天空中刚刚下过雪,天气晴朗;“霁”表示雨后放晴。

乘月更宜过:在皎洁月光的照耀下游览更为合适;“乘”表示借助或利用某种条件。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描写了天界寺周围的山色、植被、建筑以及江水,表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美丽。全篇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首句写天界寺周围的山色之美。诗人通过描绘满山的青翠和茂盛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里的“满寺”指的是整个寺庙,而“皆山色”则强调了山上的绿意盎然。通过对比山下的世界,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句写天界寺周边植被之茂盛。诗人用“房房”来形容植被生长得非常旺盛,仿佛连房屋都被它们所环绕。这既描绘了山林的茂密程度,又暗示了寺庙的隐蔽性,为后文的描写打下了基础。

三句写松树和竹林对于过于密集的环境的感受。诗人巧妙地用“宁厌密”和“翻嫌多”来表达这两种植物对密集环境的不适应,进一步突出了它们的生命力顽强和适应力强的特点。这种写法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四句写寺庙内部的氛围。诗人通过描述钟磬声的多和楼高云低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这里的“钟磬”象征着寺庙的宗教活动,而“压云边树”则描绘了建筑的雄伟壮观。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禅意的画面。

五、六句写江水和寺庙之间的联系。诗人通过描绘江水与寺庙相连的场景,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感。这里的“通江上波”暗示了江水的流动与寺庙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两句写在明月之夜游览天界寺的适宜之处。诗人巧妙地利用“乘月”一词,既指借助月光照明,又暗指游览时的心境。在这里,“诸天新霁雪”和“乘月更宜过”共同构建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景象。

整首诗歌通过对天界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神秘而又美好的意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象征手法和哲理思考,使其成为一篇具有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