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路山难断,天愁云不开。
遥惊戍火起,数见羽书来。
周室朔方郡,唐家灵武台。
客心正多感,羌笛暮堪哀。
【注释】
北作:北方边境的诗歌。塞路山难断:塞路,指边塞之路。山难断,形容路途艰难险阻,难以通行。天愁云不开:天的忧愁与愁云不开,形容天昏地暗、阴霾笼罩的景象。遥惊戍火起:远望时忽然看到边疆烽火连天,烽烟四起。数见羽书来:多次看见朝廷的紧急文书传来。周室朔方郡:周朝的朔方郡。唐家灵武台:唐代的灵州(今宁夏银川)城有一座著名的灵武楼。周、唐皆指唐朝。客心正多感:我内心的感慨正多。羌笛暮堪哀:傍晚时分听到羌族的悲凉笛声,令人感到悲伤。
【译文】
边关道路艰难,天空愁云密布,看不到一丝晴朗的天气。远远望去,边疆烽火连天,战马奔腾,不断传来朝廷的紧急文书。曾经的周朝和唐朝都曾在这里设置过郡治和楼台,如今我身处异乡,心怀感慨,羌笛吹奏的凄凉乐曲让我倍感忧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边塞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切。首联“塞路山难断,天愁云不开”描绘了边关道路艰难,天空愁云密布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边疆人民的同情。颔联“遥惊戍火起,数见羽书来”写远处看到边疆烽火连天,战马奔腾,不断传来朝廷的紧急文书。颈联“周室朔方郡,唐家灵武台”回忆历史上周、唐两代都曾在朔方郡设立郡治和楼台,如今诗人身处异乡,心怀感慨,羌笛吹奏的凄凉乐曲让他倍感忧伤。末联“客心正多感,羌笛暮堪哀”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多感和悲哀的情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全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