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沧洲远,江枫伴索居。
秋风一雁过,忽枉友朋书。
献纳看君辈,声名动直庐。
东南民力竭,奏记意何如。
【注释】沧洲:即沧海,代指隐居之地。索居:独居。献纳:进献奏章。君辈:你们这些朋友。东南民力竭:指东南一带的人民力量已经枯竭了。奏记:上奏朝廷的文书。
【赏析】这是一首寄赠陈李二侍御之作(侍御:官名,唐代翰林院学士的别称)。此诗是作者对友人陈、李两位的劝勉与慰问。诗人先写自己的隐居生活,再写友人的书信,最后写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全诗以“献纳”为线索,由己及人,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关心时政、忧国忧民的政治品格。
首联“吏隐沧洲远,江枫伴索居”,意思是说,我退隐在遥远的沧州,江边的枫树伴着我独居。这里,诗人将自己比喻成一只孤独的鸿雁,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颔联“秋风一雁过,忽枉友朋书”,“秋风”既点明了时节,又暗喻了自己的心境。而“一雁过”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让人不禁想起了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这两句诗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书信的期待。
颈联“献纳看君辈,声名动直庐”,意思是说,我献上一纸奏章给诸位,希望你们能够声名传扬。这里的“直庐”指的是皇帝的住所,也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的献言能够得到皇帝的重视。
尾联“东南民力竭,奏记意何如”,“东南民力竭”既指国家的状况,也暗喻了自己的处境。而“奏记意何如”则是在询问自己的献言能否真正得到采纳。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体现了他对自己前途的迷茫。
整首诗以“献纳”为线索,由己及人,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关心时政、忧国忧民的政治品格。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隐居的生活以及友人书信的内容,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