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春月夜,弭棹湘川湄。
邂逅鼓瑟人,佩纕纷陆离。
宁知忽不见,芳馨贻在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此题为“内容理解类题目”,需要考生在熟悉诗歌的全文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分析诗歌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答题时,首先指出“艾仲宣兰”。然后解释其含义。接着,逐句作答,最后总结。

(1)昔年:昔日;当年。春月夜:春天的月光照耀下的夜晚。弭棹:停船靠岸。湘川湄:湘江的岸边。弭棹湘川湄,意思是说在湘江边上停船。

(2)邂逅:不期而遇。鼓瑟人:弹琴的人。佩纕纷陆离:形容衣服上绣着五彩缤纷的图案,光彩夺目的样子。这里指琴人的衣服。

(3)宁知:岂料、哪料得到;芳馨:芳香的香味。贻(yí):遗留。斯:这,这里代指琴人或琴人的衣服。

【答案】

【题解】这是一首咏叹怀人诗。诗中写诗人在湘江边停船靠岸,与一个琴师不期而遇,琴师衣上有五彩缤纷的绣花图案,芬芳四溢。诗人感叹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琴师竟已不在人世,他生前留下的琴声遗香,却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译文:

昔日春夜月光下,我在湘江的岸边停船系缆。

不期而遇一个弹琴人,他的衣上五彩斑斓的花纹,绚丽多姿。

哪里料到琴师已经去世,他那美妙的音乐早已消失,只有那香气依然留在世间。

赏析:

首联写自己停船湘江之畔,与琴师不期而遇的情景。“弭”(mǐ)棹湘川湄:即“弭”于湘水之滨。“弭”是停的意思。“湘川湄”指的是湘江的岸边,“弭棹”是停船的意思。“弭”字在这里是停止的意思,“棹”字是指船上用的桨。“弭棹湘川湄”就是停在湘江岸边。“弭棹”一词,既写出了停船的动作,也写出了诗人的停船之地——湘江岸边。诗人在湘江岸边停船靠岸,是因为他在寻找琴师,而琴师就住在那里。“偶逢鼓瑟人”两句,交代了诗人与琴师相遇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两人相遇的情形。“鼓瑟人”指弹琴的人,“偶逢”意为偶然相逢。琴师是偶然来到诗人身边,诗人是在偶然之间与琴师相遇。

颔联是写琴师身上的服饰。琴师穿着五彩缤纷的衣服,衣服上绣着各种花纹,色彩艳丽夺目,非常引人注目。“佩繮纷陆离”中的“繮”、“陆离”都是用来形容衣服上的绣花,“纷陆离”则是指五颜六色。“佩繮纷陆离”描写的是琴师身上的装饰,突出了琴师衣着的华美。“宁知忽不见”是说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琴师已经不在人世。“芳馨贻在斯”中的“贻(yi)”的意思是遗留,留传。琴师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生前留下的音乐遗香却一直留传了下来。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将琴师生前的装束描绘得十分生动,同时也将琴师的音容笑貌刻画得栩栩如生。

尾联是抒发诗人的感情。诗人对于琴师的去世感到惋惜,对于琴师留给世人的音乐遗香感到欣慰。“宁知”是哪里料到的意思,表示诗人对琴师去世感到意外;“芳馨”是芳香的气味的意思,这里指的就是琴师生前演奏的音乐遗香;“贻在斯”则是说这种音乐遗香还保留在这个世界上。诗人通过对琴师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于音乐的喜爱,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琴师音乐遗香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