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二三月,名花艳芳春。
车马填九衢,歌钟动四邻。
焉知竹林下,潇洒绝纤尘。
兴至时独造,清风含八垠。
诗句:
都城二三月,名花艳芳春。
车马填九衢,歌钟动四邻。
焉知竹林下,潇洒绝纤尘。
兴至时独造,清风含八垠。
译文:
京城的二三月,鲜花盛开在春天。
马车和行人填满了街道,歌声和音乐震动了四周。
哪里知道,在那竹林之下,有一片宁静和纯净。
兴致来了,独自到那个地方,只听见清风拂过八方。
注释:
- 都城: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的是长安(今西安)。
- 二三月:指春季的二、三月,也就是仲春之交。
- 名花:指有名的花卉。
- 艳芳春:形容春天的花朵鲜艳美丽。
- 九衢:指京城的大道,即大街。
- 歌钟:指歌舞音乐。
- 填:充满、充满之意。
- 竹下:竹林之中,指隐逸之地。
- 潇洒:超然物外的样子。
- 纤尘:细微的尘埃,比喻世俗之物。
- 兴至:兴致到了某种程度。
- 独造:独自一人去拜访或游览。
- 清风含八垠:形容风很大,可以吹到极远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京城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前两句“都城二三月,名花艳芳春”写都城的春天,二月开始,百花盛开,春意盎然。接着“车马填九衢,歌钟动四邻”描写了都市的繁忙景象,车水马龙,歌声悠扬,影响到了整个城市。然而,诗中又透露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焉知竹林下,潇洒绝纤尘”,表达了作者对世外的竹林深深向往。
后两句“兴至时独造,清风含八垠”则转入了一种静谧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在心境达到一定境界之后,愿意独自前往那片未被世俗污染的地方,享受清风带来的宁静。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