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馀年归旧里,不胜衰薄叹民风。
一心恬憺无尘累,闾巷相看有此翁。
【注释】
题梅与李仲贵 其一:梅,指梅花。李仲贵:即李士美。
四十馀年:意谓四十多年来。
归旧里:回到故乡。
不胜衰薄叹民风:意谓因自己衰老而感到惭愧,对民间风俗感到不满。
闾巷相看:在乡里邻里之间相互看待。
有此翁:意谓有这样的老人。
【赏析】
《题梅与李士美》。诗人李士美是南宋人,他以诗名于时,有“南李之冠”的称号(见《宋诗纪事》卷四九)。这首七绝写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冬,当时诗人已经七十多岁,回到故乡定居,看到乡邻中仍有一些不修边幅、行为失检的人,便感慨地写下了这首七绝。
首句“四十馀年归旧里”,点明自己已离开故乡四十余年,而今归来,不免有感。“不胜衰薄叹民风”,说自己虽然老迈,仍不免为百姓的习俗所羞愧。次句“一心恬憺无尘累”,表现了诗人归居故里的心境,他内心宁静淡泊,无世俗的烦恼和纠缠。第三句“闾巷相看有此翁”,写乡人见到诗人时的反应,他们互相看着这位老翁,流露出惊讶和赞叹的神情。末句“有此翁”,是说这样的老人,是难得的。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只是写一个老人返乡后的感受和乡人的反映,然而其中却蕴含着深沉的哲理和丰富的社会内容。诗人用“此翁”这一形象,概括了那些具有高尚品德、不为物欲所动的老年人。这也正是他的诗歌创作中所一贯推崇的理想人格,也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所向往的社会风尚。所以,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而且在思想上也有很高的价值,值得人们反复吟诵和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