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远孙同里闬,都门分手又经年。
九峰三泖多才俊,想见洋洋蔼诵弦。
【注释】
①文范远孙:指文范的儿子。同里闬(hàn),同里,今属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古时称同里为“里闬”。
②司训:官名,主管学校事务。陈仲仁,人名。
③洋洋蔼诵弦:形容文才高超的人,才华横溢的样子。洋洋,众多的样子;蔼,温润的样子。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都门送别陈仲仁后所写。诗人以“题枯木竹石”为题,表达了对陈仲仁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雅脱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联“文范远孙同里闬,都门分手又经年”,描绘了诗人与陈仲仁分别的场景。这里,“文范”指的是文范的儿子,而“同里闬”则是指同里的人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陈仲仁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颔联“九峰三泖多才俊,想见洋洋蔼诵弦”,进一步描绘了陈仲仁的才华。这里,“九峰三泖”指的是苏州地区的自然景观,而“想见洋洋蔼诵弦”则是指想象中陈仲仁才华横溢、温文尔雅的形象。这句诗不仅赞美了陈仲仁的才华,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才华的敬仰之情。
颈联“九峰三泖多才俊,想见洋洋蔼诵弦”,是诗人对陈仲仁才艺的赞美。这里的“九峰三泖”指的是苏州地区的自然景观,而“想见洋洋蔼诵弦”则是指想象中陈仲仁才华横溢、温文尔雅的形象。这句诗不仅赞美了陈仲仁的才华,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才华的敬仰之情。
尾联“题枯木竹石寄赠司训陈仲仁 其一”,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这里,“题枯木竹石”是一种寓意深远的艺术形式,诗人通过这一形式表达了对陈仲仁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也是诗人对陈仲仁才华的认可和赞美。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雅脱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