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章论致旱,槩斥政事臣。
泾渭无分别,包容荷帝仁。

【注释】:

台章:朝廷的奏章,指臣下的上书。致旱:导致干旱。概斥:一概斥责。政臣:政事上的臣子,泛指大臣。泾渭不分:泾河与渭河合流时清浊不分,比喻好坏不分。荷:承受、担当。帝仁:皇帝的仁慈。

【赏析】:

《悯农》是一首反映农民苦难生活的诗,它以“悯农”为题,通过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这首诗的前三句:“恤旱其三”,“台章论致旱”,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铺垫和概括。诗人在诗的前两句中,就已经开始描绘了农民们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画面。他们冒着炎炎热浪,忍受着干渴和疲惫,却仍然坚持耕作。这是多么令人心疼的景象啊!而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又进一步强调了农民们所面临的困境。他们不仅要承受烈日的炙烤,还要忍受社会的不公和压迫。这种双重的压力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而在这四句诗中,诗人并没有简单地描述农民们的困境,而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他们的无奈和痛苦。例如,“台章论致旱”,这里的“台章”指的是朝廷的奏章,也就是臣子们的上书,“论致旱”则是指对导致干旱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这说明诗人不仅关心农民的疾苦,还积极思考解决之道。而“概斥政事臣”,这里的“概斥”意味着一概斥责,“政事臣”则是政事上的臣子,泛指大臣。这说明诗人认为导致干旱的原因不仅仅是天气原因,更在于政治上的失误和腐败。

接下来的两句诗:“泾渭不分,包容荷帝仁。”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深化和升华。这里的“泾渭不分”指的是泾河与渭河合流时清浊不分的情况,比喻好坏不分。这暗示了农民们所遭受的苦难不仅仅是自然条件的恶劣,更是由于社会制度和政策的问题导致的。而“包容荷帝仁”则是指皇帝的仁慈和宽容,表示皇帝应该关注农民的生存状况,采取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减轻农民负担。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皇帝的期盼和要求。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画面和具体描写来表达他们的无奈和痛苦,并通过对社会制度和政策问题的批判以及对皇帝的期盼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