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溪斋舍小于舟,含素凝华曙影浮。
已喜虚明宜宴坐,何妨安稳寄寒流。
檐前风絮疑翻浪,窗外瑶林欲隐洲。
自有诗书可娱兴,不消更向剡中游。

注释:曾经又复轩雪舫斋,靠近溪边的屋子比船小,早晨的露水凝结在窗户上像浮影。已经喜欢这里的虚明和安静,可以在这里宴坐,为什么不把这里安稳地寄存到寒流中。檐前风絮疑翻浪,窗外瑶林欲隐洲。自有诗书可娱兴,不消更向剡中游。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雪航斋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句”曾复轩雪舫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雪航斋傍着溪边,比一般的船还要小。清晨,露水凝聚在窗户上,如同水中的倒影。这句诗描绘出了雪航斋的环境之美,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句”已喜虚明宜宴坐”,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心情。他喜欢这里的虚明和安静,觉得这里非常适合宴坐,可以尽情地欣赏周围的美景。这句诗充满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第三句”何妨安稳寄寒流”,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将这里安稳地寄托在这个寒冷的世界中呢?诗人的回答是:因为这里有诗书可娱,有知识可以充实自己,所以不需要再去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第四句”檐前风絮疑翻浪”,描绘了窗外的景象。风吹动帘子,仿佛波浪翻滚,给人一种动感。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

第五句”窗外瑶林欲隐洲”,继续描绘窗外的景象。外面的世界仿佛被云雾遮掩,显得朦胧而神秘。这句诗通过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六句”自有诗书可娱兴”,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认为,只要有诗书在身边,就可以满足内心的追求,无需再去寻求其他的娱乐方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重视,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最后一句”不消更向剡中游”,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既然已经有了诗书为伴,何必再去追求其他地方的乐趣呢?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珍惜,也展示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