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朝天趋蓟北,城中争送向江皋。
朋俦载酒飞觥数,儿子褰裳徒步劳。
满路和风喧鼓吹,中天晴日耀旗旄。
纷纷喜气随行骑,回首钟山紫翠高。
十月十六日,侍从前往北京。从江东门出发。
十月朝天赴蓟北,城中争送向江皋。
朋俦载酒飞觥数,儿子褰裳徒步劳。
满路和风喧鼓吹,中天晴日耀旗旄。
纷纷喜气随行骑,回首钟山紫翠高。
十月朝天趋蓟北,城中争送向江皋。
朋俦载酒飞觥数,儿子褰裳徒步劳。
满路和风喧鼓吹,中天晴日耀旗旄。
纷纷喜气随行骑,回首钟山紫翠高。
十月十六日,侍从前往北京。从江东门出发。
十月朝天赴蓟北,城中争送向江皋。
朋俦载酒飞觥数,儿子褰裳徒步劳。
满路和风喧鼓吹,中天晴日耀旗旄。
纷纷喜气随行骑,回首钟山紫翠高。
【注释】 1.过武城县:路过武城县。武城,今山东省夏津县。在黄河之南,为鲁西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低洼,多湖泊沼泽地带,农业不发达。 2.河上皆民舍:河滩上布满了民舍,即水边有众多人家。 3.波光映苇扉:水中的波光倒映在芦苇门扉上,形容水天一色,景色优美。 4.青裙沽酒过:穿着青色裙子的女子买酒经过此处。这里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青裙女子,沽酒而过,充满了生活的韵味和情趣。 5.白发载鲜归
注释: - 草色荫松门:草木的颜色覆盖了松树林的门。 - 青山绿树村:村庄周围都是青山和绿色的树木。 - 种蔬成小圃:在院子里种植蔬菜,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菜园。 - 饮水必澄源:饮用水必须来自清澈的源头。 - 每究贤人乐:经常探究贤人的欢乐。 - 时同静者论:时常与安静的人讨论。 - 穷通自有分:无论贫富都有自己的道路。 - 非为薄华轩:不是为了装饰华丽的车轿。 赏析:
诗句释义 1 "高居傍城阙,隙地富园林。" 注释:居住在靠近城墙的地方,拥有一块间隙之地来建造花园。 2. "天风下修竹,锵锵韵玉琴。" 注释:在天空的微风中,吹动着修长的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像玉琴的弹奏。 3. "浮觞清沼曲,憩石碧梧阴。" 注释:漂浮在清澈的池塘旁,在碧绿的梧桐树下休息。 4. "别有闻佳咏,因之仰素心。" 注释:听到了优美的诗篇,因此仰望自己的纯真心灵。 译文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铁马载雕弓,身轻百战中。 注释: 铁马 - 指装备有铁甲的战马,象征勇猛;雕弓 - 形容武器精良,如雕般精美。这句话描绘了魏将军骑在威武之马上,手持精工制作的弓箭,身轻如燕,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场景。 2. 圣朝初偃武,高爵竟论功。 注释: 圣朝 - 指贤明的朝代,这里特指唐朝;偃武 - 停止战争,这里表示朝廷开始重视文化与修养;高爵 - 指高位,此处指官职或爵位
【注】舒有常:人名,字不详。 永春:地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诗人与友人在文明世相遇的幸运,但谁肯甘心作一介草民;二联写友人将去往永春赴任,九月将到闽中;三联写友人将要离开吴门、海津,诗人对友人寄予了深切的厚望;末联写友人当政时一定会像管仲、萧何一样治理好百姓,为百姓造福。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幸际文明世,谁甘畎亩民。”幸际:有幸遇到。畎亩民:指平民百姓。此句言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典故等,然后结合注释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家惟经籍富,数世坐丘园”一句中“惟”,只有;“数世”,几个世代,多代;“坐丘园”指在山野间居住,过着隐居的生活。此句的意思是:家中书籍丰富,几代人都在山居闲居。 “善乐承先训,心清味道言”一句中“善乐”,喜好音乐
【注】林塘:山中的池塘,即“林泉”。 金门:《论语》载:“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居其位,谋其政。’”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有耻且格”,因此说:“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为政》。 西园:洛阳名胜之一,位于城西。 繁阴:茂密的树荫。 轻浪:细碎的水花,亦指细小的波浪。 玩芳:欣赏芳香,指赏花或品茶等。 坐久:坐着时间较长。 延月:拖延时间,多用以表示对人的挽留,此处指晚归。
【注释】 高巨川:即高骈,唐代诗人。临江:临安,今浙江杭州。 保障:指代作者本人。 耆旧:年老而德高望重的前辈。 令仪:美好的德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归隐后的所作,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首联“保障临江曲,荒城已半隳。”意思是说,我的祖辈曾经在临安这个地方建立过功业,可是如今只剩下一些破败的城墙了。这里用“保障”指代自己的家世和家族,“临江曲”指的是临安一带
【注释】 高邮:地名,在今江苏省。 四顾:四面环视。 苍茫极远天:形容视野开阔,天地相接,无边无际。 水云涵郡郭:指水面上飘荡的水雾和云彩映衬着高邮的城郭。 粳稻被湖田:指湖田中长满了粳稻。 草舍津头市,菱歌柳外船:指渡口边有卖草屋的商贩,湖边有唱着菱歌划着船的歌女。 羁愁念前路,非为别离牵:因旅途劳顿而感到忧愁,并不是因为离别而牵挂。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时所见所感
这首诗是诗人观海而创作的,作为临海令的作品。 第一句“作县临东海”,描述的是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第二句“当年眺览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第三句“水云连浩渺,心境合昭融”,描绘了诗人在海边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第四句“已惬观澜趣,还思作楫功”,反映了诗人对海洋的热爱和对治理海洋的愿望。 最后一句“有才终利涉,非比望洋同”
注释: 滁州陪猎次林光䘵韵 日华朝映彩云西,红树青山望不迷。 罝(jǔ)网合围笳鼓振,戈矛分队羽旄齐。 欢呼春动三军色,腾踏风轻万马蹄。 侍从如云陪乐事,郊原霜净不沾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作者在滁州陪皇帝狩猎的场景,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首联“日华朝映彩云西,红树青山望不迷。”描述了阳光照耀下的景色。太阳的光芒映照在五彩缤纷的彩云之上,使得红树青山更加醒目
【注释】 寻:探访。醉翁亭: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于庆历四年(1044)建造的一座亭子,后人称为“醉翁亭”。故址:旧址。空山:指空旷的山野。泉石:指山水。四无邻:周围没有邻居。亭构当年已化尘:《新唐书》载: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曾作《醉翁亭记》,“其文辞闳壮,为世所称”,后人为纪念他,便把这座亭子改称为“醉翁亭”。关气运:关系到国运。前辈文章:指欧阳修的文章。关气运:关系到国运
凤阳过宿族兄弘璧夜话注:凤阳,古地名,今属安徽省。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凤阳过宿时与族兄弘璧的夜晚谈话所写。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家族传统的赞美。 十五离乡今七十,版图已作帝乡民。 注:十五,指十五岁,即作者离开家乡的时间。版图,指国家的疆土。帝乡民,指成为国家的一部分。 赏析:诗人回忆了自己十五岁离开家乡,现在已经七十岁了,国家的版图已经扩大,自己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双阙凌云晃曙辉,君恩初拜下彤闱。 - 双阙:“指古代皇宫中的楼阁式建筑,通常由两层楼组成,中间有阙门作为分隔。” - 凌云:形容高耸入云。 - 晃曙辉:闪烁的晨光。 - 君恩:皇帝的恩惠。 - 初拜:初次接受或拜见。 - 彤闱:红色的宫门,这里指代皇宫。 译文: 早晨的阳光照耀着皇宫的楼阁,你刚刚在红色宫门下接受了皇帝的第一次接见。 赏析:
挂席迢遥晚未休,行程逦迤望邳州。 注释:挂帆远行,天已晚了还不停歇,一路上望着邳州的景色。 数家农舍通篱落,几处渔舟聚洑流。 注释:几间农舍,通过篱笆相连;几个渔舟,聚集在水流缓慢的地方。 回首乡园天渺渺,惊心时序水悠悠。 注释:回望家乡,天空辽阔无际;惊心于时间的流逝,流水悠长无尽。 紫萸黄菊非无意,沙鸟汀云漫自愁。 注释:我摘了一些紫茱萸和黄色菊花,并非没有心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及语言的鉴赏。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消尽蜀山雪皑皑”,意思是:蜀山的积雪融化后,大地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消尽”指冰雪消融,化成了水,“皑”是洁白的意思,“皑皑”即洁白的意思。“江水初平滟滪堆”,意思是:长江的水刚刚平静,在滟滪堆(今四川奉节)处。“滟滪堆”是一处险滩,位于瞿塘峡口的西岸,由大小数十个礁石组成。“水”指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