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出东华赴上方,满衣月色动微凉。
钟声渐识斋坛近,松影遥连辇路长。
涧底玉泉鸣石磬,云边红烛乱星光。
欢迎天上来龙驭,一夜祗园散好香。

灵谷寺建追荐征南将士水陆大斋车驾临祭先夕百官出候寺中

在唐代,灵谷寺是皇帝举行祭祀和祈祷的地方之一。此诗可能是诗人在灵谷寺为已故的征南将士举行的追荐仪式上所作。诗中的“水陆大斋”指的是佛教中为死者举行的盛大法会,旨在超度亡灵,祈求福报。而“车驾临祭先夕”则是指皇帝亲自前往灵谷寺参加这场法会。

  • 诗句:灵谷寺建追荐征南将士水陆大斋车驾临祭先夕百官出候寺中
  • 译文:灵谷寺举行了追荐征南将士的水陆大斋仪式,皇帝亲临此地祭奠先烈,百官们纷纷前往寺中等候。
  • 关键词注释:灵谷寺、追荐、征南将士、水陆大斋、车驾临祭先夕、百官、候寺中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征南将士的深切缅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唐代皇权与宗教仪式的紧密联系。诗中通过对灵谷寺水陆大斋仪式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皇家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英雄的怀念。

晚出东华赴上方,满衣月色动微凉。

“东华”通常指的是皇宫,而“上方”则指代的是天宫。此句描述了诗人从皇宫出发,前往天宫的情景。这里的“月色动微凉”描绘了夜晚月亮的清凉,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 诗句:晚出东华赴上方,满衣月色动微凉。
  • 译文:晚上我离开了皇宫,前往神秘的天宫,月光洒在我的身上,带来了一丝微凉。
  • 关键词注释:东华、上方、月色、微凉
  • 赏析: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一幅从人间到天界的梦幻景象。诗人用“晚出东华”、“满衣月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钟声渐识斋坛近,松影遥连辇路长。

“斋坛”是佛教中用于进行诵经、忏悔等活动的场所。而“辇路”则是皇帝乘坐的车驾之路。此句描绘了诗人在前往斋坛的路上所感受到的景象。

  • 诗句:钟声渐识斋坛近,松影遥连辇路长。
  • 译文:我渐渐听到了斋坛传来的钟声,感受到了斋坛的庄严;而远处的松树影子则仿佛连着皇帝的车驾之路,显得那么遥远而又漫长。
  • 关键词注释:斋坛、钟声、松影、辇路、长
  • 赏析:通过对斋坛和辇路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示了斋坛的神圣氛围,也反映了古代皇家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利用。诗中的“远”和“长”更是强调了这种距离感,让人感到既神秘又遥远。

涧底玉泉鸣石磬,云边红烛乱星光。

“涧底玉泉”可能是指山间清澈的泉水,而“玉泉鸣石磬”则形容了泉水击打在石头上发出的清脆声响。“云边红烛乱星光”则描绘了夜空中红烛的光影与星星交织的美丽画面。

  • 诗句:涧底玉泉鸣石磬,云边红烛乱星光。
  • 译文:山谷中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敲打发出清脆的声音,如同玉磬般悦耳动听;而天空中的红烛光芒与星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 关键词注释:涧底、玉泉、鸣石磬、云边、红烛、乱星光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微之处的能力。

欢迎天上来龙驭,一夜祗园散好香。

“龙驭”指的是皇帝的马车,而“祗园”可能是某个寺庙的名称。此句描述了皇帝驾到的场景,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好香气。

  • 诗句:欢迎天上来龙驭,一夜祗园散好香。
  • 译文:天上的龙驾来到了我们这里(欢迎),整个夜晚都在祗园中弥漫着美好的香气。
  • 关键词注释:天上、龙驭、祗园、好香
  • 赏析: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庄重而又温馨的画面。诗人通过“天上”、“龙驭”等词汇,展现了皇帝的尊贵与威严,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皇帝的敬仰之情。而“一夜祗园散好香”则暗示了这次庆典活动的盛大与热烈。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景色,还融入了情感和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